近日,北京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新国展二期)亮相,一投入运营即迎来高规格首展——第36届中国国际汽车用品及设备展览会暨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零部件及服务展览会。至此,北京万平方米以上专业展览场馆达11家,室内展览总面积近63万平方米,为北京会展业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补强首都国际展会功能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顺义新城后沙峪组团东南部、新国展一期北侧,京密路和地铁15号线西侧,距首都国际机场2公里,总建筑面积约61.1万平方米,包含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和配套酒店。
场馆在设计理念上,源于我国传统琉璃瓦形象,以“紫金丝带”为灵感创意,丝带交织于各个展厅之间,寓意共建“一带一路”,表达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之音。
项目展览中心以鱼骨式排列9座展馆和东、南、北3座登录厅,室内展厅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每个展馆面积约2.3万平方米,各场馆之间通过丝带状连廊相连。会议中心地上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设有35间多种规模的会议厅室,可同时容纳9000人参会。配套酒店可提供410间客房,预计2025年4月底竣工。
场馆体现绿色科技智慧元素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从设计到运营,全面贯彻绿色低碳理念。据悉,形似“紫金丝带”的屋面,不仅有丰富的色彩和质感,也饱含高科技含量。项目整体屋面系统为镀铝锌钢板直立锁边系统,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极端天气。金属面层采用仿铜PVDF氟碳涂层进行表面处理,既保证了防腐耐候性能,又赋予了建筑表面外观效果。其多层的构造层次设计巧妙,创造性地集保温隔热、防噪防潮等功能于一身,在满足建筑使用需求和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轻量化、牢固稳定的理想状态。
走进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数字导航系统、数字人等智慧场馆设施让人眼前一亮。为提升场馆的科技运营及服务体验,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了智慧场馆平台,打造“服务体验人文化、运维保障精细化、运营管理数据化、设备设施智能化、展城融合一体化”的行业领先、国际一流智慧展会综合体。
在智慧运营中心,综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场馆内全域态势的“可视、可管、可控”,提升应对大型展会的指挥调度水平、场馆运营运维的智慧化与精细化程度。同时,通过数字孪生,对场馆及周边环境进行精细化建模,将海量数据集中可视化呈现。智慧运营大屏共包括综合态势、安防管理、交通信息等六个专题,实现核心数据的实时展示,提供便捷的参展服务。
场馆上半年共排期7大展会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由北辰集团旗下首都会展集团运营管理,开馆运营即迎来“开门红”。当天,场馆接待的首场展会——第36届中国国际汽车用品及设备展览会暨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零部件及服务展览会开幕,展会从2月21日持续至24日。
本届展会面积近20万平方米,较2024年翻倍,刷新北方地区同类展会纪录,涵盖汽车美容护理装饰用品、影音设备等全产业链内容,吸引近6000家参展企业,展出超18万款产品,预计将满足15万专业观众和10万普通观众的一站式采购需求,有效拉动汽车服务领域消费。
据了解,场馆上半年共排期7大展会,4月将与新国展一期联动,接待创世界纪录的2025中国国际机床展,展览面积超31万平方米。
可与新国展一期联动办展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与新国展一期两个展馆比邻而建,可以联动办展。届时,新国展一二期总建筑面积将超过80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馆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占全市室内展馆面积的一半以上,跃升至全国第五大展览场馆。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的投运,不仅标志着顺义会展业迈入“双馆联动、八十万规模”的新阶段,更成为顺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展现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窗口。
未来,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将凭借全新的场馆和优质的服务,聚焦“会展赋能城市产业”主题,通过引进国际顶级展会、支持新兴领域专业展,招引吸引上下游产业资源集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