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逐渐变暖,早晚温差较大,应合理调整起居,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晚睡早起,有助于阳气的生发。虽然气温回升,但早晚仍需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适当增减衣物,保持身体舒适。俗话说,“春捂秋冻”,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要注意腿脚等关节的防风保暖,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预防春季疾病,如菠菜、芹菜、草莓等。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类、瘦肉、豆制品等,有助于身体修复和生长发育。此外,应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可饮用一些具有养生功效的茶水,如绿茶、菊花茶等,有助于清热解毒、提神醒脑。
《黄帝内经》记载“春主肝”。春季与肝相应,肝藏血、主疏泄,肝血不足人易疲乏困倦,肝疏泄失调会出现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肝气也可能影响到脾胃。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易损害脾胃。所以,春季养生重点在于调理脾胃、疏通气机、健脾利湿,可通过按摩以下几个穴位进行自我保健: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按摩有助于调理脾胃,增强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每次50次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一组。
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按摩有助于宽胸理气,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用拇指按揉,每次50次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一组。
合谷穴:位于手背,按摩有助于缓解头痛、牙痛等症状,提升免疫力。可用拇指按揉,每次50次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一组。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按摩有助于调理女性生理周期,改善睡眠质量。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每次50次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一组。
温馨提醒:养生技巧不能取代治疗,如有明显不适或需要更全面、精准的专业调理,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报记者 宗晓畅 通讯员 许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