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一位在民间文艺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在他的笔下,民间工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老技艺,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瑰宝。
全书以一年四季的时间节律为线索,对乡土生活中渗透在衣食住行中的民艺之美、民艺之用、民艺之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分析和阐释。特别是来自大量田野调研的民艺的“物”“事”“人”,交织构建起昔日乡土生活的经验图景和集体记忆。
春天,我们看到了剪纸艺术的灵动与精巧,那一张张红纸在民间艺人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变幻出各种寓意美好的图案,如盛开的花朵、飞舞的蝴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书中详细介绍了剪纸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以及制作工艺,让我们对这一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夏天,书中带我们领略陶瓷艺术的魅力。从古老的陶器到精美的瓷器,陶瓷工艺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潘鲁生深入探讨了陶瓷的制作过程、装饰手法以及不同朝代的风格特点,使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古代陶瓷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现代陶瓷艺术家的创新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欣赏到了民间刺绣的绚丽多彩。各地的刺绣风格各异,有的细腻精致,有的粗犷豪放,但都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书中不仅展示了精美的刺绣作品,还讲述了刺绣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深厚底蕴。
冬天,书中介绍了木雕艺术。那些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景物,都展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潘鲁生通过对木雕工艺的深入剖析,让我们了解到木材的选择、雕刻工具的使用以及不同地区木雕风格的差异。阅读这些内容,不禁让人对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肃然起敬。
除了介绍各种民间工艺,《四时工巧》还探讨了民间工艺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民间工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同时,民间工艺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记忆、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四时工巧》不仅是一部关于民间工艺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的作品。作者用自己的笔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民间文化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民间工艺的无穷魅力和价值。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
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吴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