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全力以赴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工地上的劳动者驿站温暖职工心
规范食品标签 让保质期信息一目了然
“求职空窗期”
治理欠薪 从源头抓起是关键
乡村旅游 要避免同质化
首例“AI声音侵权案”宣判具有示范意义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24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例“AI声音侵权案”宣判具有示范意义

 

配音师因认为自身作品被短视频平台利用AI生成语音产品,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声音权益,将短视频平台及制作方等5家公司诉至法院。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开庭宣判了这起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最终原告获赔经济损失25万元。(4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应用广泛,这是人类之喜,但新技术的应用必须有边界。正如法官强调的,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对录音制品的授权并不意味着对声音的授权,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世界未来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甚至离不开它,但这项技术的应用必须合法合规,因为该技术涉及伦理和法律问题,因此必须慎之又慎。总之,首例“AI声音侵权案”宣判具有示范意义,必须对新技术保持足够敬畏,由此才能不偏离正轨。

□刘天放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