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像海燕一样勇敢翱翔
在实践中练就道岔大修“硬功夫”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电大修段线路三车间张猛:
在实践中练就道岔大修“硬功夫”

 

“别看是年轻党员,技术过硬。”“爱琢磨,有股子年轻人少有的钻研劲。”提起线路三车间挂职副主任张猛,职工们对他交口称赞。

今年34岁的张猛,2023年从天津工务段调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电大修段线路三车间,由于道岔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仅仅一年时间,他就成为全段道岔大修的“技术大拿”,被提拔为挂职副主任。

今年,秦皇岛南站道岔大修施工,任务量多达77组,其中107号、109号、113号三组道岔为特殊设计,不仅首尾相接且既有道岔与新道岔尺寸不一致,既要确保新道岔严丝合缝、顺利入位,又要符合技术标准,施工设计难度极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张猛每天跑现场、做调查,连续几个夜晚研究施工组织方案、安全控制项点,他甚至把文件转存到自己的手机里,一有空闲就打开学习……

为确保特殊设计的道岔大修方案合理,他将理论测算与现场复测相结合,带领职工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对Q值变化、岔枕锯切方案、换后道岔方向改善等关键项点进行逐步攻关,一连做了四五版方案,每一组道岔,每一根钢轨、轨枕如何更换都制定了详细措施。通过几天的学习,施工流程、每个控制关键点都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最终,在他的组织带领下,3组首尾相连的特殊设计道岔顺利入位,此次施工取得了安全优质的佳绩。

“施工组织、作业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如今的机械化大修,要结合现场实际,不断思考与创新,才能提高施工效率。”张猛勤学善思,脑子灵活,对施工工艺创新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去年11月份,新港编组场道岔大修中,402—408菱、413—419菱两组交叉渡线更换难度较大,该型道岔结构复杂,每组交叉渡线相当于5组单开道岔,且位于场区两侧的“咽喉”位置,留给更换的时间有限。为打赢这场“硬仗”,张猛再次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结合复杂组合道岔的实际,带领技术骨干们探索了“一体式”“三步分体”“左右单侧”“上下单侧”等不同的施工工艺。施工中,首次采用“交叉渡线一体式”更换,仅利用一个360分钟的封闭点就完成了更换,不仅减少了施工对运输的影响,而且道岔入位更加精准,施工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

凭借多年来一线摸爬滚打的经验和对施工现场的熟悉,张猛为道岔大修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他带头绘制《道岔配轨示意图》,既有道岔型号、数量、更换道岔所需用料等数据和图解,一目了然,职工们按图配轨,施工作业高效快捷。他提出的《关于大修更换道岔整套施工工具的改进》荣获集团公司2019年度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关于南仓站更换四渡七交组合道岔施工组织新工艺》荣获集团公司2019年度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关于中型换枕机更换轨枕的实践与探索》荣获集团公司2021年度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

张猛不仅个人冲锋在前、工作出色,更是带领团队取得多项佳绩。。2023年,该车间取得年度更换道岔303组的成绩,任务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记者 彭程 通讯员 吴佳泽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