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嚓……”清晨,从首钢矿业协力公司北区工程项目部机加工厂房里传出一阵阵轰鸣声,忙碌的一天开始了。只见,厂房里一台台车床整齐排列,一名女工正站在一台车床旁,身体倾斜,目不转睛,摇柄在她手中时而快、时而慢,高速旋转的刀头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无误地削掉一层层铁屑……
她叫张海燕,是首钢矿业协力公司北区工程项目部综合一班班长。和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一样,张海燕是一名有勇气、有斗志、有办法的“巾帼英雄”。工作中,她像海燕一样带领班组职工主动作为、苦干实干。2023年荣获首钢“巾帼标兵”等称号。
有勇气:敢于乘风破浪
“班组长不仅仅是班组的领头羊,更是困难时期、关键时刻的主心骨。”张海燕心里对班长这个职位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实践中,班组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班长必须用自己的坚定,带给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
综合一班主要负责水厂铁矿零部件加工、滚筛修复等任务。去年,由于人员调整,班组职工从19人减少到8人。加之当时各厂矿任务多、时间紧,人员少、工种配置不足一时成了赶进度、抢节点的“拦路虎”。大家看着忙不完的加工件,心里直犯难,有的职工直接找张海燕说:“燕姐,咱们的加工件需要又车又铣、又刨又磨,有的技能咱根本不会,想赶工,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有的职工说:“就咱们这几个人,每天的加工件根本干不过来。”……
面对职工们反映的难处,张海燕感觉压力很大。但畏难退缩不是她的性格,勇敢面对困难,是她骨子里的习惯。她没有向车间抱怨、发牢骚,而是有计划地组织技能培训,组织4名女工学习车、铣等设备基本知识,再结合加工件进行实践锻炼。没多久,女工们全成了“多面手”,熟练掌握了车床、刨床、钻床、带锯床以及天车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提高职工技能的基础上,她还结合人员技能优势相互配合,优化工序、强化组织,将单兵作战变成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3年以来,她带领职工先后完成水厂铁矿1000余套加工件、大石河铁矿200余件加工件等任务,超计划完成经营指标,一展巾帼风采。
有斗志:积极拓宽市场
“燕姐斗志昂扬,好像从没有担心过什么。”提起张海燕,班组职工这样说。
2023年,班组经营形势严峻,机加工任务较同期减少,经营创收成了主要压力。如何拓展新的客户源,开辟新的增收渠道,成了班组的头等大事。张海燕主动出击,和业主多方面积极沟通,根据业主需要拓展机加工业务,先后承接了矿山技校委托加工的厚12mm、倒角30°铁板考试用件制作的新任务。
最初加工时,作业人员将铁板垂直夹在台床上,刨刀调整至60°用螺丝固定。由于刨刀频繁切削发生角度改变,影响铁板切削精度,且加工一块铁板需要时间很长,工作效率低不说,备件制作精度也不高,甚至有拖期的可能。张海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积极想办法,带领技术骨干勘察现场,深入研究。经过多次实验和探讨,她们研发了专用卡具,优化工作流程,实现提高加工效率10倍,且保证了制作精度,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
除了拓展机加工业务,她还跨行寻找市场,承担了杏山铁矿动鄂轴承更换任务。新的任务,预示着新的业务,更预示着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海燕”从不害怕。
为了完成好杏山铁矿动鄂轴承更换任务,她积极组织全面检测同轴度、轴承位置圆跳动及径向尺寸,发现轴承位置圆跳动超出标准范围,及时向主业反馈并进行整改,赢得了业主认可与表扬。同时,张海燕还发现挖掘机在生产过程中铲斗底部磨损较快、普通铁板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通过观察铲斗磨损方向和磨损位置,她提出使用废旧耐磨板铺装的方法,延长铲斗使用寿命1倍,节约了生产成本,赢得了业主好评。
此外,张海燕还带领班组职工高标准完成了水厂建材滚筛修复、除尘管道支架和管道制作安装30余吨的任务,实现了由“对业主依赖”向“满足业主需求”的转变,进一步擦亮了服务品牌形象。
有办法:创新解决问题
工作中的张海燕不仅勇敢、勤奋,更是一个富有激情、心细的“领头燕”。她以身示范,引导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每季度协力公司组织的“金点子”评比。
马城铁矿球磨机重约160吨,其中分体式三节筒体重约80吨,两侧端盖重约80吨。组装时,作业人员以筒体为基准,向两侧延伸组装,为保证筒体之间同心度误差在标准范围内,需要以筒体法兰上、下、左、右四点为调整点,使筒体轴向在一条直线上,保证筒体间同心度,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一旦延期,直接影响正常生产。
张海燕深知该机组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是一个没有退路的任务。于是,她带着骨干现场测量筒体法兰厚度和螺丝孔距。经过反复研讨,她们最终选用20mm铁板和24mm圆钢制作专用胎具。在调整筒体同心度时,以第一节筒体法兰为基准,千斤顶置于另一节筒体法兰和胎具之间,液压推动千斤顶即可实现微调,使法兰上、下、左、右四点数据均匀即可达到同轴。经试验,效果良好,这样不仅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还解决了安装难题。
这就是张海燕,一只勇敢、睿智的“海燕”。工作中,她带领职工主动求变,大胆创新,提出球磨机“四点一心”调整法解决找正难题;水厂建材“一通变三通”提升运料效率等“好建议”10余项,护航主流程设备稳定运行。未来,相信这只“海燕”一定能更好地踏浪前行,带着梦想,展翅翱翔,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本报记者 石海芹 通讯员 李首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