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谨防“被免密”侵犯消费者权益
“职工给老板颁奖”见证和谐劳动关系
让“赏花经济”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跟团游”不能 成为“套路游”
低空经济
莫让外卖打包费 成为一笔“糊涂账”
评选“职工才艺之星”体现以文化润人心筑同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4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谨防“被免密”侵犯消费者权益

 

“免密支付”虽然带来了便捷,但也伴随着风险。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风险,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消费者的警觉和行动,都是推动市场向更健康、更规范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通的‘免密支付’功能,直到手机频繁收到账单提醒,才发现平台账号被盗,对方通过‘免密支付’消费了5000多元。这种事关会员安全的操作提示应该设置在明显位置,不能让消费者糊里糊涂‘被免密’。”近日,山东青岛市民李先生向《工人日报》记者讲述了自己账号“失窃”的经历。(3月29日《工人日报》)

在数字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免密支付”功能因其便捷性而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这一功能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安全隐患。这警示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并采取措施,以防“免密支付”成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隐秘角落”。

“免密支付”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减少支付过程中的繁琐操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消费者反映,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免密”,甚至因此遭受经济损失。这背后,既有平台或商家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诱导式操作,也有消费者对这一功能风险认识不足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平台在推广“免密支付”时,往往采用小字提示、默认勾选等方式,导致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授权”了免密支付。这种做法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为严重的是,当消费者意识到问题并试图取消该功能时,却往往面临操作复杂、难以找到取消入口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共同筑牢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网。首先,平台和商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告知消费者“免密支付”的开通条件、风险及取消方式,并提供醒目的提示信息。同时,应简化取消操作,确保消费者能够轻松关闭该功能。

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平台的监管力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罚。这不仅可以维护市场秩序,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最后,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设置手机锁屏密码、下载APP或使用公共WIFI时,应保持高度警觉。同时,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警并通过银行或平台挂失相关账号,及时修改密码以降低损失。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免密支付”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使用技巧和风险防范方法。

“免密支付”虽然带来了便捷,但也伴随着风险。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风险,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消费者的警觉和行动,都是推动市场向更健康、更规范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王琦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