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苑
3上一版
 
捡柴火过大年
从家园出发
红袄漫话
用一生翻越爱
春联漫话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联漫话

 

春联是我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记忆中小时候的乡村都很穷,乡村人家也不注重读书,文化都不高,为了省钱都是自己买红纸写春联。我家年年买黄历,把黄历上贴切的春联抄下来,由肚子里有点墨水的爸爸执笔,我们裁红纸、折叠好给爸爸写。爸爸的字真的不大好,但为了不求人还是自己操刀写,大门框、后门框、厨房、鸡笼、猪圈都要贴,买起来也是一笔开支。邻居家年年写:钱多粮多喜事多,新年新春新气象等,还有户人家夫妻都不识字,没有生育孩子,买春联贴错了地方,把孝敬祖宗贴到猪圈上,把六畜兴旺贴到大门口,成为全村人笑谈。后来每年都找我爸爸写,喊我去帮忙贴。

在那个年代,过年唯一的娱乐就是听爸爸点评村邻的春联含义。后面的邻居新盖了房子,过年写:做新屋是遮寒霜、辞旧岁再度时光。父亲说这对联好,谦虚,不高调,不为做了新屋嘚瑟,停止奋进,而是过两年继续度时光。大伯高调,做了新房贴上:母女勤劳精打细算筹建大厦,父子智力劳累奔波喜住新房,爸爸说太自夸了,不好。村里比他家好的房子也不少,都比他低调。我们就在爸爸的讲述里领悟做人的道理。

我成年后生活在南京,据说是春联发源地,历史上最早的春联出自南京。据史书上记载:南朝梁代著名文人刘孝绰在京城健康即南京城做官,晚年时厌恶官场倾轧而罢官,并闭门谢客,在家门上提: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高雅质朴,表露作者的心态,是最早的对联,比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之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早了4百多年。刘孝绰的妹妹是文笔以清丽著称的文学家,也写了一联:落花扫仍合,聚兰摘复生。文坛刘家兄妹的骈俪对仗之作引来争睹效仿,亭台柱子壁都纷纷嵌对联。宋代元代都出现了木刻的对联。

据唐代乾隆年间的《解人颐》书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最爱对联,闲时喜欢谈论楹联,喜欢出句联对。定都后的第一个春节,他下令百姓人家贴红纸春联,还微服私访查看。看到写得好的春联就高兴,看到一个屠户人家没有贴春联,原来是不知道怎么写贴切,朱元璋就自己替屠户写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不只是如此,朱元璋还喜欢出上联,让身边的至亲应对。联语是他随见所想,根据对方的下联考察皇室子孙,朱元璋不只是喜欢谈论楹联,还能创作,如今南京阅江楼就有他的两副楹联。朱元璋还以圣旨形式推广楹联并身体力行,让楹联在南京极大地发展,自己也落了楹联天子的称号。

前几天,南京城门上都挂起了春联,吸引了全城市民的关注。城门挂春联,南京开门红,更是南京人一种年俗文化的传递和延伸。

□吴瑕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