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创新思维成就工程建设精工良匠
打通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思维成就工程建设精工良匠
——记中建二局三公司华东分公司南京华能双子座项目总工程师郭鹏飞
 

“路在前方,要走好人生每一步”是中建二局三公司华东分公司南京华能双子座项目总工郭鹏飞勉励自己的话。从离开校园到成长为优秀项目总工程师,他用了7年时间。快速成长源于他长期坚守施工一线岗位,创新思维、真抓实干为企业工程建设交上一份份“高分答卷”。

对工程质量精益求精不懈追求

自2016年毕业步入施工现场以来,郭鹏飞扎根一线、刻苦钻研,用创新思维解决一个个建筑领域施工难题,并见证一座座优质工程拔地而起。他先后参建依山郡、海河金茂府、北京康复医院、安徽合肥技师学院、南京华能双子座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工程建设交上一份份“高分答卷”。

在南京华能双子座项目施工中,面对大体量、分项繁多、工期要求紧、场地条件恶劣、周边环境复杂等不利条件,郭鹏飞带领全体技术人员迎难而上,组建项目基坑施工技术攻坚小组,认真梳理影响项目进度的难点和重点,仔细策划,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基坑施工全过程安全。他白天蹲在现场随时解决施工难题,晚上回办公室整理资料、梳理问题,安排下一步工作。通过优化降排水措施、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对基坑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等多种手段,实现项目深基坑施工风险事前控制,为基坑施工全过程保驾护航。同时,针对项目基坑典型工况特点,郭鹏飞积极提炼总结,建立深基坑安全评价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郭鹏飞团队了解到,地库底板施工面积共计1.7万平方米,西塔筏板位置混凝土厚度最小为4米,最深达9米,为大体量超厚大体积混凝土。面对众多难题,郭鹏飞带领团队集思广益,采用分块跳仓法进行底板施工,混凝土采用溜管配合浇筑,避免落差过大导致浇筑质量不可控,从各环节共同保障底板一次性浇筑的顺利实施。最终,经过60余小时混凝土连续作业,团队完成难度最大的西塔筏板区域浇筑,一次性浇筑混凝土12487立方米。

用创新思维解决一件件建筑难题

“没有干不好的工程,只有干不好的人!”这是郭鹏飞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自南京华能双子座项目开工以来,担任项目总工的郭鹏飞凭借过硬的理论储备与工程经验,多次担任项目科技攻坚任务。面对30米深基坑土方开挖,他创新采用BIM全过程漫游模拟指导施工,采用了分层、分段、分仓的防“时空效应”式逐层依次开挖,并通过模拟分析形成土方开挖与内支撑施工交叉进行的流水作业,还总结形成一套30米超深基坑高效土方开挖施工经验,为项目后续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困难并不可怕,我们要克服困难,然后才能取得更好的进步,有更大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体现。”在郭鹏飞的技术引领下,项目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防护体系,充分利用爬架拼装简易、自动爬升效率高、结构体系稳定安全等优点,配合铝合金模板体系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穿插,实现6天/层的快速施工,超前完成施工节点目标。

每个工程建设都注重细节

郭鹏飞始终奋战在质量管理一线,对待每个工程建设都注重细节,每道关口都严格把关。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他不但严格把控原材料及生产过程实体质量,还带领团队积极发挥QC工程质量提升管理模式作用,编写发布多项QC成果,为建筑质量保驾护航。

多年来,郭鹏飞积极参与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共参与研发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其中,1项创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2年和2023年,他分别获得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本报记者 马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