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推动家政业从中介制迈向员工制可实现多赢
腊八粥为建筑工人送去温暖
“工会晚八点”公益课堂 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推进“以竹代塑” 撬动绿色大产业
立法管理
“无人菜摊” 是诚信的双向奔赴
班前“小课堂”提高职工的实操能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家政业从中介制迈向员工制可实现多赢

 

为更好地促进供需匹配、推动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此次专门印发了《指导意见》,并明确把员工制企业转型作为家政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认为,从分散到集中,从松散到紧密,推动家政服务业从中介制迈向员工制可实现多赢。

“找个负责任的家政人员得靠运气”“口碑好、能力强的阿姨档期很难排”“好家政是稀缺资源”……提起找家政人员的经历,不少雇主发出这样的声音。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家政服务正走进千家万户。从居家养老到育婴育幼,从保洁烹饪到收纳整理,家政服务种类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精细。为规范家政行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支持和引导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把员工制企业转型作为家政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1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家政服务正走进千家万户。特别是随着我国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从居家养老到育婴育幼,从保洁烹饪到收纳整理,家政服务种类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精细。据统计,2022年中国家政服务业已步入万亿级市场,企业数量超过100万家,从业人员约3800万人,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当前国内家政服务业以中介制为主,雇主寻找家政人员,主要靠中介推荐或口口相传。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员工权益保障尚不完备,加之家政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政行业的发展。正如业内专家所分析,家政公司这种中介制模式看似灵活,但却有明显缺陷,一方面是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各自为战,系统的职业培训往往不易开展,从而不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家政服务具有特殊性,服务场景又相对封闭,信任成本一直很高。特别是中介制下的“一锤子买卖”更是给家政服务风险管理带来诸多不利。

为更好地促进供需匹配、推动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此次专门印发了《指导意见》,并明确把员工制企业转型作为家政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认为,从分散到集中,从松散到紧密,推动家政服务业从中介制迈向员工制可实现多赢。

其一,对于家政行业从业者来说,家政服务业迈向员工制,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相关权益,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可度。特别是员工制家政企业通过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畅通员工职业化发展通道,能够使家政服务人员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执业更加体面,劳动者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也会进一步提升。

其二,实行员工制,将家政服务人员从“灵活就业”变为“稳定就业”,能够降低家政服务人员流动性,增强行业“粘性”,吸引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多层次人员加入到家政服务业,既有利于家政服务行业和家政企业长远发展,也有利于家政从业人员主动学习业务技能。

其三,推动家政服务业从中介制迈向员工制,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行业流动率高、消费者满意度低等问题,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家政企业活力。同时,家政公司通过统一跟踪管理,有利于提升“放心家政”服务品牌建设。

家政服务业未来大有可为。面对市场服务需求,家政行业既需要扩容,服务更需提质,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发展员工制虽然道阻且长,但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期待各地能以此次《指导意见》为契机,并结合地方实际和行业特点,多从政策、资金、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让家政员工制叫好又叫座,努力为广大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家政服务。

□王小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