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朝阳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现100%全覆盖
“老街坊”志愿者“随手拍”拍出社区新风尚
校企合作培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复合型人才
平谷打造“服务企业接待日” 解决企业诉求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和为老服务事业深化发展
朝阳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现100%全覆盖

 

劲松114号老楼的居民重返“家园”,住上了新房;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80万平方米,惠及4512户;老楼加装电梯259部,完工数位居全市第一……朝阳区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和为老服务事业深化发展,推进老旧小区建管一体融合,实现片区整体化提升,打造品质社区。新建8个街道(地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全区站点将实现100%全覆盖。

今年新建8个街道(地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朝阳区积极推广“便于协商、善于协商、常于协商”的居民议事厅运行模式,完成16个城乡社区议事厅示范点建设,2023年,居民议事厅为群众办实事1300余件。整合空间资源打造1491个线下实体议事阵地,建成楼院居民微信群1.4万个。

朝阳区社会动员能力持续增强,通过1个区级社会工作指导中心、35个街乡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205个社区(村)级社会工作服务站,汇集社会资源力量,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协作联动,通过“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协商、“共创平安”社区治理、“文化铸魂”精神文明创建等系列活动,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邀居民共同参与。

此外,朝阳区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朝阳区社区总数达到672个,居全市首位。今年,朝阳区还将推进超大社区居委会优化调整,力争3000户以上治理难度较大的社区拆分调整不少于20个。持续巩固和深化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发挥社区治理规划师、律师、物业管理专家、心理咨询师、社会组织代表、优秀社区书记、优秀居民代表等专业支撑团队作用,助力社区发展。

将新建3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

近年来,朝阳区各社区的养老餐桌更多了,从豆腐脑、油饼、豆浆、包子,到10多块钱的午餐或者晚餐套餐,老人们不出小区便能品尝美食。截至目前,朝阳区老年餐桌达到187家,共备案运营养老机构81家、养老驿站172家、养老床位2万余张。

“今年,朝阳区将新建3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10个养老餐桌、13个街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养老配套设施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益,提高普惠性养老机构供给能力,全面发挥公办养老机构保基本的基础作用。”朝阳区委社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目前,朝阳区街乡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机制建设实现全覆盖,统筹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类服务商等资源,建立健全议事协商、涉老信息整合等机制,为辖区内全体老年人提供就近精准养老服务,有效满足15分钟养老服务需求。

在朝阳区,不少老年朋友都有一个轻巧的按键式设备,大小如同电动车钥匙一般,它的名字叫“一键呼”,这是一个智能化养老设备。老年朋友按下按键,便可“直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获得帮助。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朝阳区将持续提升养老智能化水平,不断强化区级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归集分析,优化“一键呼”智能养老设备功能,增强线下服务支撑。目前,“一键呼”存量用户达4.67万人,累计呼叫5.66万人次,健康咨询累计接受咨询2.8万人次;便民养老服务累计受理3.1万人次;其他主动服务达12.4万人次。

同时,广大市民也可在朝阳区养老服务小程序上获得地区养老服务机构地理位置、服务项目、收费价格等基本信息,通过在线查询“量身”匹配可享受的养老服务资源。

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建管一体融合

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为不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期盼。2023年,朝阳区朝来绿色家园等多个小区成功加装电梯,共计259部,完工数位居全市第一。2024年将新开工28部电梯,完工150部。

2023年6月,全市首个由政府、产权单位、居民、社会资本四方成本共担的劲松114号楼危旧楼房改建项目实现回迁入住,居民重返家园,住上了新房。朝阳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朝阳区始终把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作为落实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举措,形成“劲松模式”“首开经验”等系列先进典型,促进老旧小区改造由外墙保温、抗震加固,转变为引入社会资本、多方参与、共商共治的“适老型”“节水型”特色项目综合整治。同时,朝阳区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将太阳宫乡芍药居北里一、二区列为“节水型”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

2024年,朝阳区还将总结“劲松模式”等试点经验,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建管一体融合,通过“片区统筹、整体授权、分步实施”的方式,实现片区整体化提升,努力打造品质社区。朝阳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根据老旧小区情况形成整治工作数据库,按照城市更新“谋划、储备、实施、运营”四类项目库分类纳入,按需调整。探索社会资本投入方向及后续增值服务,并搭建金融机构沟通平台,帮助社会资本进行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和居民参与改造和电梯加装。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