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公布
“高铁急送”助力“双11”
顺义区胜利街道“政务服务”开直播
搭起惠民“暖心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公布
21位科学家、188项成果获奖
 

获奖者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坚克难,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获奖基础研究成果取得重要突破,一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研成果竞相涌现;全部获奖者中45岁以下占比超六成,“85后”“90后”青年科研人员逐渐崭露头角……近日,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公布,21位科学家、188项成果获奖。

标杆人才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获奖者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坚克难,把握大势,抢抓机遇,瞄准科技前沿勇攀高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是本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奖者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是我国密码学家。MD5和SHA-1曾是最先进的国际通用密码,被专家认为需要运算100万年才有可能破解。2004年和2005年,这两大“固若金汤”的算法被王小云先后破解,在国际密码学界引发强烈“地震”。2005年,王小云和国内其他专家设计了我国首个哈希函数算法标准SM3,其安全性得到国内外高度认可。获奖者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执委会主席赵晋荣,深耕集成电路产业30余年,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突破了我国集成电路领域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了半导体领域核心工艺装备的全覆盖,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化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具有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巨大潜力的青年科学家。获奖者北京大学教授杨玉超,开发了新型忆阻器材料及规模化集成工艺,研制了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化智能芯片。获奖者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北京大学研究员曹云龙,揭示了新冠奥密克戎株及其新亚型的免疫逃逸特征与分子机制,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重要认识和科学支撑。

获奖企业带动产业升级发展

企业是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2022年度获奖项目中,由企业主持完成的项目占比近三成,企业作为前三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超半数。科技企业发挥市场优势,把握历史机遇,以创新成果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基于应用程序接口精准检测和高效动态防护的云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刘勇等人攻克了“云”安全防护设施的技术难点,研发新型云安全产品,构建了新一代云安全“纵深防御”技术体系,成功保障北京冬奥会网络安全,广泛用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有力推进我国云安全技术产业化发展。

“硅薄膜外延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董博宇等人突破了12英寸硅薄膜外延设备温控算法、气流场设计、传输算法、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实现了设备整机的国产化替代,各项工艺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集成电路产线上完成工艺验证和量产,有效地带动了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获奖成果助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获奖成果在交通出行、环境治理、信息安全等领域多维度发力,不断增强城市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改善民生需求,让科技带动城市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等单位研发了居国际领先水平的超大工程建造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超大建筑建造中关键技术突破。

“地下水污染精准识别与系统防治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席北斗等人开发了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及智慧化管控平台,研发了地下污染场地全链条防控技术系统,创建了大规模地下水安全回补工程,保障了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供水水源和居民用水安全,维护了地区生态环境和谐。

获奖青年人才为科技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全部获奖者中,45岁以下占比超六成,“85后”“90后”青年科研人员逐渐崭露头角,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

“基于涡旋光场调控的新型光子键控信息传输理论与方法”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理工大学“90后”付时尧等人开辟了涡旋光场多自由度协同调控新方法,建立了涡旋光束稳定传输及系统构建新方法,有效解决了光子OAM键控通信的关键科学问题,对我国提升数字信号的编码维度、提高激光通信系统信道容量发挥了较大作用。

“多模态识别技术在低功耗边缘智能设备上的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鹿客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85后”唐皓等人优化了边缘智能硬件发展关键技术,打造了国内领先的边缘智能硬件产业链条,并成功应用于数十种智能硬件产品中,为超190万人次提供了智慧服务,推动了首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