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4岁的韩策是朝阳区最年轻的高级教师,他把儿童科学素养的成长当作自己的最高荣誉。从业12年来,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致力于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儿童探秘科学的引路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呵护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韩策坚持动手做、玩中学、践中悟,鼓励学生逐渐养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努力寻找解决问题方案,激发他们探秘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内心的“科学种子”日复一日地汲取着能量和营养。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有学生对“如何提高小麦产量”这一问题产生浓厚兴趣。韩策在引导学生大量查阅资料和长期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发明了“基于光照累计值的自动浇灌系统”,并应用于校内的植物种植槽,为校内小麦种植增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组织家庭种植活动中,有同学提出“家中长期无人,植物如何浇水”问题,韩策就对其进行启发式指导,并反复进行实验总结,终于指导学生发明了“基于物联网的自动浇花装置”。该发明获得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大赛一等奖。
就这样,在韩策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们不仅越来越善于发现问题,创新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在一个又一个持续的项目研究中,逐渐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萌发科技报国的梦想。
多年来,韩策一直尝试“普及”和“拔尖”同步并举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他更多尝试项目式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
在学校的助力下,韩策多方寻求资源,成功申请打造了配备多项专业仪器设备、供学生自主进行各种科技创新的实验室。他还在学校内因地制宜地开辟种植槽、楼顶空中花园、科学山谷等科学实验基地,让学生萌发的创新种子得以落地生根。
同时,韩策深挖本校资源和清华大学资源,邀请清华大学多个领域的专家,把前沿科技成果带到课堂上来,也带领学生走入清华大学多个院系进行参观和实践活动。
韩策还在学校成立了科技社团,招募了一大批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在学校之外,他还坚持把优秀的资源用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家庭,带领家长们共同参与家校社政协同科普,不断强化学生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除了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韩策更着力鼓励学生们关注时事,走进社会,用眼睛观察世界,用科技改变生活。他带领孩子们进行天文观测、鸟类观察、科学实验,师生一起研究制作机器人、单片机等,激发孩子们对科学世界进行学无止境的探索。
成为科学教师以后,为将孩子们引向更多彩的科学世界,韩策一直坚持学习,从物理化学到生物地理,从自然科学到天文学,从计算机技术到人工智能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他将自己的所学积极用于教学实践。除了带孩子们在校园内钻研科学,他还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开展垃圾志愿服务并进行垃圾分类主题研究,参与抗疫小工具的发明等,培养学生的“科技报国”意识。
“呵护天生的好奇,激发质疑的精神,涵养求真的品质,播撒创新的种子,造就时代的创客。”这是韩策科学教育的目标。他表示,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科技教育的普及工作,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为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