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给岗位外包戴上“法律笼头”
“十元餐厅”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幸福感
发挥“孵化器”作用 带动更多职工由“工”变“匠”
稳步扩大
设置“静音车厢” 是一种有益尝试
防范银龄消费陷阱 还需要多方发力
职工专属小药箱体现大关爱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孵化器”作用 带动更多职工由“工”变“匠”

 

“劳模是工作室的领头人,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大家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在广东汕头,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已逐渐成为培养人才、技术成果转化的“孵化器”,许多创新项目正是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孵化完成,与此同时还培养出数千名独立上岗设计的技术人员,其中不少人已成为企业核心技术设计骨干力量。(10月25日《工人日报》)

据报道,近年来,汕头创建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79个,涉及近20个行业产业。创新工作室紧贴企业生产难点,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活动,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在企业创新中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教作用,创新工作室领头人努力将个人的先进经验转化为群体的技能优势,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营造了让更多职工由“工”变“匠”的良好氛围。

读了这则新闻,最大的亮点是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发挥了“孵化器”作用,放大了示范效应,带动了更多职工由“工”变“匠”。如果说,一个劳模和一个工匠是一粒种子,那么,一个创新工作室就是一台“孵化器”。它可以带动一个团队来共同创新,由单个创新向群体创新转变。而就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还可以“孵化”出更多的工匠人才、创新人才。

笔者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有劳模工匠的“领头羊”作用,让更多的职工由“工”变“匠”,需要有更多的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来发挥 “孵化器”作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围绕一线生产技术难题,积极开展各项群众性技术攻关活动,带动更多职工由“工”变“匠”,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周家和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