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是保证安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在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2023年“新蕊云课堂”系列直播讲座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申州表示,当孩子出现磕磕碰碰的小伤时,家长如果掌握一些简单的儿童意外伤害处置方法,可以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置。
运动前做好热身可有效避免意外伤害
儿童天性好动,家长要告诉孩子怎样保持安全,怎样远离危险,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尽量不要去做。几乎所有的关节损伤都是因为运动前没有做足够的准备活动,尤其是崴脚,一旦出现第一次就有可能出现习惯性崴脚。做好运动前的热身,有效的准备活动可以避免意外伤害。
孩子受伤出血时,家长不要慌张,先进行止血,使用无菌纱布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可以拿卫生纸加压止血,这是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能够在1到2分钟内把血止住,接下来可以做消毒处理。如果出血量特别多,压了几分钟都压不住,那就必须去医院就诊,路上根据出血部位做相应压迫。手出血时要向上抬手,可以减慢出血;出血点在下肢时,就不要让下肢活动。假如现场发现一些尖锐的物品,比如木刺、钉子、玻璃碎片等,要观察是否残留在体内,尤其是木刺、毒刺等,这些都是问诊时医生需要了解的情况。
家庭要配备应急处理用品
有孩子的家庭要配备一些应急处理用品。需要提醒的是,曾经备受推崇的红药水、紫药水效果并不可靠。而酒精在一定的浓度下才有效果,浓度比较低的时候没有意义,但浓度特别高很容易挥发,消毒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而且酒精刺激性太强,治疗时难以忍受,所以现在医院很少用酒精。家里要常备碘伏,购买时看配料表,不要购买含酒精的。纱布的作用很多,而且价格低廉,无菌纱布也多多益善。
此外,建议家里放一些抗生素药膏,非处方药最常用的是莫比罗星,因为皮肤感染主要是阳性球菌比较多,这款药的对症效果不错。扭伤可以用一些止疼药,还有气雾剂,能有效缓解疼痛。家长还要学会创可贴的正确使用方式,不是简单撕下来一粘,两边要做修剪,包扎的时候才能粘得更牢固一些。
出现关节损伤后要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踝关节损伤,首先要摸一摸脚腕内踝和外踝,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两侧的韧带损伤,最严重的是内踝外踝压缩性骨折。一般脚腕活动不好容易造成韧带损伤,需要减少活动,比较严重的话要到医院做支具固定,特别严重要做石膏固定,目的是减少踝关节活动,疼痛也会有所缓解。
当孩子出现膝关节损伤后,必须立刻去有专业小儿外科、小儿骨科的医院,否则很容易出现后遗症,延误病情。
儿童常见的肘关节损伤多发生在3-7岁,这跟他们的骨骼发育特点有关,经常出现不完全的脱臼情况,再大一点的孩子关节相对长结实,就很难出现脱臼了。看到孩子前臂无法抬起,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去医院,由医生诊断是不是要做手法复位。一般来说,撞伤或拉伤后孩子手臂能抬起来就不用太担心,一旦脱臼就抬不起来了,这时就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确认。
带孩子看病与医生沟通有门道
家长带着孩子去看急诊时,怎么跟医生沟通是有门道的,有时候家长很着急,说了半天说不到点子上,这时,有效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简单来说就是简明扼要,语言尽量精炼。因为医生会根据家长的表述问一些更具体的问题,以确定孩子现在的状况。
家长要明确告诉医生这些信息:第一是什么时候受的伤;第二是在哪里受的伤;第三是被什么东西伤了,是摔伤、撞伤还是扭伤,损伤后有什么临床表现,有没有发烧等症状,这些都是医生比较注意观察的。
有的孩子病情比较急,比如出血了,这时家长不要说“孩子出血特别多”,而是要用具体物品来形容,比如出血一瓶盖、半瓶等等,让医生有一个简单的判断。
此外,医生还会问孩子之前有没有过一些特殊病史,比如服用癫痫药、做过手术,或者有什么药物过敏史,家长要准确掌握相关情况。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有病就去看急诊,实际上急诊医生能提供的问诊时间,包括病种、能力都跟专家门诊有很大区别,如果想踏踏实实仔细地看病,但凡不是特别着急的话,建议还是选择看门诊,或者专业门诊效果会更好。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