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单用途预付卡发卡主体无门槛、预收资金无监管、服务质量无保证的“三无”状况已初步扭转,预付式消费乱象得到初步遏制。昨天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自2022年6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条例贯彻落实,从今年6月起,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检查了解到,本市单用途预付卡服务系统和预收资金存管信息平台均已上线,为经营者备案、消费者查询、资金存管提供了支撑。预收资金存管制度正在各相关行业推进,各存管银行实时资金存管额高峰时超过78亿元,为本市防控预收资金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一些部门在联合执法中存在的线索移送不及时、执法主动性不足、行刑衔接渠道不通畅等问题,执法检查组建议,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对属于其他部门监管范围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移送相关线索;对恶意诈骗、圈钱跑路,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执法检查组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和管理需要,适时启动条例修改工作,研究和补充保函等冲抵预收资金额度、司法介入纠纷处理、不可抗力认定等制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