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念师恩
一场故宫文物的隐秘征途
丰台区市场监管局
书海掠影
北京至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公告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念师恩

 

时光倏忽而过几十年,儿时的记忆里,杨老师是村里为数不多师范学校毕业留村的教书先生。他本有更好的选择留在县城教书育人,但还是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留村任教,用尽毕生所学传道授业解惑,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送出山沟,奔向光明的未来。

我的家乡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山沟里,父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顶多识得几个大字,骨子里的意识便是孩子长大子承父业继续务农。祖祖辈辈靠务农得来的微薄收入勉强能糊口维持生计,哪里还有多余的闲钱供孩子读书,能从潜意识里改变陈旧观念供孩子读书的人家简直凤毛麟角。所以每到开学季,班上总有几个学生走在辍学的边缘。接下来的日子,杨老师就得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苦口婆心劝说家长将孩子送回学校继续读书。家长哪里顾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描述的美好生活,蹲在一旁砍猪草的孩子小声抽泣,家长也不以为然,嘴里催促着孩子赶紧干农活。大多数的结果就是杨老师将工资给孩子垫付学费,家长才会松口将孩子送回学校继续上学。

我上学那一年,恰好分到杨老师的班里。开学当天,母亲带着我跟姐姐去报名,一问学费,母亲窘迫地站在原地发呆,扯着衣襟,有些不好意思地红着脸说:“今天钱没带够,明天来。”晚上我趴在门框上听到母亲对父亲说:“才添了两对猪仔,剩下的钱只够一人学费,弟弟还小,艳林在家带弟弟,晚一年再去上学。”听到这话,我鼻子一阵酸楚,强忍着眼泪不敢哭出声。看着姐姐坐在煤油灯下读书写字,我便跑过去趴在桌边,循着那一缕光,希望从姐姐那里获得新知。

第二天,杨老师跟随放学回家的姐姐登门造访。看到杨老师,我仿佛看到一束光。我在院坝里拿着簸箕收谷子,听到杨老师问母亲:“没把孩子送去上学,是家中遇到困难了吗?”母亲说:“今年没办法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学。”杨老师笑着说:“这简单,只要你把娃送去上学,我家才卖了一头大肥猪,够孩子交学费了。”母亲喜极而泣,激动地说:“那我把圈里猪仔养肥卖了,一定还。”终于有书读了,我放下手中的簸箕,兴奋地又蹦又跳。

送杨老师到村口,他摸摸我的头,笑着说:“孩子认真读书,走出去,外面海阔天高。”就这样,杨老师开启了我读书求知的大门。我背着母亲缝制的书包走进梦寐以求的学堂,自那以后,我不敢懈怠,发奋图强,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几个月后,母亲把猪圈里的肥猪卖了,提了些鸡蛋、现摘的梨,领着我去杨老师家把学费还了。翻过一个山坡,走过羊肠小道,杨老师家徒四壁的土房子格外显眼,就像杨老师的舍己为人,两袖清风。母亲从兜里掏出手绢把钱递给杨老师。但杨老师笑着婉拒,说:“孩子认真学习,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宽慰,只要让孩子继续读书就行,钱留着下学期还能派上用场。”回家的路上,我对杨老师又多了几分敬仰之心,立志认真读书。

由于积劳成疾,一天下午,杨老师在给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倒在了讲台上,再也没有起来。全校的孩子、老师,村里的村民,他曾经教过的学生听闻噩耗,千里迢迢赶来参加追悼会送别杨老师,大家都哭成了泪人。这么一个心怀教育、无私奉献的人,在讲台上画上了人生的句点,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阐释得淋漓尽致。

若是杨老师还健在该多好,就能亲眼看见如今村里无数的孩子走进校园,在书声朗朗中努力学习,奋笔疾书。多想让秋风捎信,告诉杨老师,他的心愿已经实现,脱贫攻坚照进现实,九年义务教育正在实施,孩子们都可以安心读书。杨老师,您可以放心,也可以安心了……

□漆艳林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