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业遗产变身文化新地标彰显创新活力
技能培训按需实施才有实效
班前会就该让 职工“唱主角”
“云算命”套路重重 监管须与时俱进
电话亭有了“新角色”
为设立工匠主题书房点赞
让智能产品 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业遗产变身文化新地标彰显创新活力

 

创新可以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可以尝试更多可能。期待各地进一步总结成功范例经验,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模式,不断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刚刚过去的暑期,北京首钢园迎来了天南地北的游客。以敦煌飞天壁画为设计灵感,宛如丝带滑过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是游客不能错过的打卡第一站,搭乘国内首屈一指的斜行电梯,抵达出发区48米平台,便可感受运动员起跳前的同款视角。之后,游客还可以到冷却塔里拍照留念,感受工业建筑的独特魅力。首钢滑雪大跳台向社会开放以来,目前参观游客已超过100万人次。(9月10日《经济日报》)

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集团,是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也是北京工业的骄傲,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跨越。为配合北京夏季奥运会,还古都绿水蓝天,适应首都城市功能定位,2005年,国务院批准“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治”方案。但作为城市特色,避免大拆大建,首钢园区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大机遇,通过创新焕发新容颜。首钢大食堂如今华丽转身成了供应西餐、烧烤的休闲餐饮空间。昔日的料仓、筒仓变身为冬奥组委办公区,存储煤料的工业厂房、精煤车间成为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及配套设施等国家冬季项目训练场地。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滑雪大跳台更是成为众多游客网红打卡地。

因夏奥而生、因冬奥而兴,冬奥会后的首钢园,不仅发挥冬奥品牌影响力和特色工业风貌吸引力,还通过山水与人文深度交融,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互辉映,开启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场”的华丽转变,更好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也正是因为首钢项目既留住了百年首钢的北京记忆,又为新时代首都向“高精尖”发展主动作为,成为实现工业遗存保护与改造利用双赢的典范、城市复兴新地标。正如专家分析所说:工业遗产承载过社会经济发展重任,见证了新中国工业成长变迁,是宝贵的物质遗存。况且,有不少工业遗产更蕴含红色基因,体现着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躬耕不辍的实干精神。妥善保护具有较高历史、社会、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合理利用老工业厂房等打造公共文创空间,能够向公众展现工业遗产的壮美,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科普、特色旅游的良好载体和契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不仅在北京,全国有不少地方的工业遗产在保护基础上,通过创新也实现了活化利用,以创意园区、城市公园、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形式重回公众视野,释放着时代活力,既温润了大众心田,也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如在陕西宝鸡市,依托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建设成的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区,已成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岛啤酒在百年老厂房内建起啤酒博物馆,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上海杨浦废弃的旧仓库被改造成网红美术馆,“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近年来,一座座老厂矿、工业区在保护利用中悄然蜕变,化身成亮眼的城市“新地标”。

管好用好国家工业遗产,是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部分。创新可以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可以尝试更多可能。期待各地进一步总结成功范例经验,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模式,不断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王小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