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来街道办事,有时候找停车地方就要花去大半个小时。现在有了小微停车场,实在太方便了!”近日,在位于重庆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旁的重钢六段停车场内,刚停好车的居民黄女士对记者说。(9月6日《工人日报》)
“小车位”情牵大民生。城市生产生活分区的空间布局,使得市民每日进行“潮汐式”流动,城市人口流动中的停留、驻足都会产生停车需求,有些需求能够在流动中消解,有些则成为难以消化的“堵点和痛点”。人口越密集的空间,停车位越稀缺。停车场建设是支撑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解决“停车难”问题不仅是民生大事,也关乎城市品质的提升,更是惠民便民、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小微停车场”彰显城市管理大智慧。各级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做好停车设施规划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增加停车设施供给。要进一步挖潜扩容,对住宅区、高架桥下、道路等空间进行微改造,将废弃、闲置、利用不充分的边角空间改造成停车位,增加停车位资源。要推进空间共享,将住宅区、机关单位、写字楼、商场和路边停车位等资源打通,高效盘活停车资源。要加快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开发移动终端智能化停车服务应用,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电子支付等服务功能集成,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和供需快速匹配。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创新思路,通过内部挖潜增效、片区综合治理和停车资源共享等方式,利用新技术手段深入挖潜,实现资源充分供给和资源有效利用,通过科学决策和调节打通治理“堵点”,有效破解停车难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要下决心想办法,停车难题并非无解。期待各地拿出更多实招硬招,提升治理效能,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行、社会协同、市民受益的共享停车发展模式,激活停车位资源,共解停车难的民生课题。□潘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