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著名翻译家杨苡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杨苡,而是杨苡的母亲徐燕若。在杨苡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母亲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她就像一道光,将整个家庭照亮。
热爱学习,外柔内刚,这是杨苡母亲的第一个优点。徐燕若嫁给杨苡父亲杨毓璋的时候只有15岁,更确切一点说,她是被卖到杨家的。但幸运的是,杨毓璋对徐燕若非常好。尽管如此,徐燕若还是非常恨父亲把自己卖了。她对亲情看得很重,嫁到杨家以后,经常偷偷和自己的母亲、弟弟、妹妹见面,物质上更是毫无保留地接济他们,却一直都没有再见父亲。外表柔美、性格也温和的徐燕若,其骨子里的倔强由此可见一斑。嫁给杨毓璋时,徐燕若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但丈夫一直教她识字念书,她学得非常认真。一个乐教,一个乐学,自从嫁给杨毓璋,徐燕若几乎每天都会看书写字。骨子里的倔强和后天的热爱学习,让徐燕若脱胎换骨,有了自身的光芒。
情绪稳定,自立自强,这是杨苡母亲在经历重大家庭变故以后,散发的又一道光芒。嫁到杨家以后,徐燕若先后生下了儿子杨宪益、女儿杨敏如和杨静如(也就是杨苡),日子过得很幸福。不料,小女儿杨苡出生后不久,丈夫杨毓璋便因病英年早逝。出生即丧父的杨苡因此有了“妨父”之名,遭受了许多冷眼。11岁那年,杨苡得了伤寒,花了不少钱仍不见好,于是就有人说:“别治了,治不好,还白花许多钱。”但徐燕若坚决地说:“我就不信治不了。我生出来的,我就是要让她活。我就是要把三个孩子好好养大!”前前后后总共花了600大洋,徐燕若终于把杨苡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杨毓璋去世时,徐燕若才二十四五岁,如花的年纪便失去了爱她的丈夫,可想而知她内心的悲苦,封建大家庭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也让她很难安静自处。在这样的境况之下,徐燕若一直都头脑清醒、情绪稳定地生活着。在她的影响之下,三个孩子也都乐观积极,一步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光芒。
除却以上的种种,徐燕若最令我敬佩和叹服的一点,还在于她对读书的重视。尤其在杨苡三兄妹的教育上,母亲徐燕若毫不含糊。在书中,杨苡有这样的口述:“母亲认定了我们非念书不可,而且要念就一直念到头……她自己只上过小学,没念过中学,特别看重念书,也不知道什么就算念到了头,起初以为念完大学算‘到头’了,后来知道往上还可以念,就让我姐燕京大学毕业以后再考研究生。”在这样一位母亲的教导之下,儿子杨宪益海外留学,归国以后成为了鼎鼎有名的大翻译家;大女儿杨敏如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杨苡这个本科毕业的小女儿,居然成了家里学历最低的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杨苡在西南联大读书时,还没等毕业便和同学赵瑞蕻相恋,然后便结婚生子,也因此中断了学业。母亲徐燕若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她在杨苡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以后,特别坚定地对女儿说:“再去考大学吧,孩子我帮你带。”于是,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杨苡重新考取了中央大学外文系,她努力学习,顺利毕业,最终成为一代翻译大家。
有句话叫做“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而我想说的是:“母亲是道光,照亮整个家”,就像杨苡的母亲徐燕若,无论是被卖作小妾、身份低微,还是丈夫早亡、家道中落,她都没有萎靡消沉、怨天尤人,而是坚定地带着自己的儿女乐观积极地生活。她就是一道光,照亮了整个家,在这光亮的照拂和指引之下,她的儿女个个卓有成就,皆成栋梁。
□李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