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典型案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把好“维权脉”
“文艺大餐”丰富一线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斗气别车” 是拿生命当儿戏
从严整治
“法治体检”助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产品改善厅助力职工技能学习与提升
“戏曲进校园” 值得提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5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典型案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把好“维权脉”

 

各地各级法院、劳动仲裁机构应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学习与研究,参照典型案例不断提升劳动争议案件裁判的质量,更好地为新就业形态的良性发展以及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部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近日联合发布一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引导裁判实践、回应群众关切。

人社部和最高法最新发布的六起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覆盖了平台经济主要行业类型和常见用工方式,涉及网约货车司机与平台企业、网约配送员与平台企业、劳动者注册个体工商户后与平台企业或其用工合作企业、网络主播与文化传播公司等主体之间的劳动关系争议,指向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的多发点、热门点、疑惑点,也指向了劳动者维权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对于厘清新就业形态中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强化相关企业的规范用工责任意识,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裁判公平公正,教育引领社会增强法治共识,都具有典型意义。

六起典型案例的主要争议点集中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相关企业是否具有劳动关系,负责办案的法院、劳动仲裁机构全面深入落实人社部、最高法等八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事实优先”的劳动关系认定原则,明确“从属性+要素式”的劳动关系认定思路,结合平台实际用工中劳动者对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的自主决定程度等要素,全面分析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加强对劳动管理程度的综合考量,认定四起劳动争议中劳动者与相关企业存有劳动关系,也认定两起劳动争议中劳动者与相关企业不存在劳动关系。

一个典型案例胜过一堆文件。典型案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把好了“法律脉”,也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把好了“维权脉”。在个案中,典型案例释放了厘清是非、定分止争的功能。同时,典型案例还能对裁判实践、劳动维权、企业劳动管理产生共性的标杆引导和法治教育效用。典型案例有助于各地法院、劳动仲裁机构准确掌握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以及劳动争议的处理逻辑,统一裁判尺度,规范裁判行为,提升裁判的公平度和权威性。

这批典型案例指向的都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身边人”“身边事”,都是新就业形态中最常见的劳动争议,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相关企业而言,具有很强的代入价值、参考价值和示范价值。典型案例从劳动争议的细节入手,依托事实和法律进行透彻剖析、说理,把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梳理的清清楚楚,把相关的法理阐释的明明白白,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相关企业更易理解和把握。在具体的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或其他关系中,以典型案例为导航,相关企业可以找准自己的责任定位与边界,劳动者则可以找准自己的权利定位与边界,双方或多方在预防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规范用工管理、维护劳动权益时,更容易找准清晰的法律路径与答案。

各地各级法院、劳动仲裁机构应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学习与研究,参照典型案例不断提升劳动争议案件裁判的质量,更好地为新就业形态的良性发展以及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保障。人社部门、法院以及立法机关也应以典型案例为重点,不断总结劳动争议案件裁判实践经验,进而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监管机制、维权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为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规范、劳动保障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李英锋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