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水峪:京西大山中的幽美乡村
泉州洛阳桥:名宦巨桥共千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年5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泉州洛阳桥:名宦巨桥共千秋

 

去福建泉州旅行,我把洛阳桥作为游览的第一站。洛阳桥是我国古代建成的首座跨海梁式大石桥,始建于1053年,落成于1059年,经历代修缮,至今千年仍保存完好,不能不说是一个工程奇迹,建造时首创的“浮运架梁”“筏型基础”“养蛎固基”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具有极为独特的文化价值。

从泉州老城区乘坐公交加上步行,用了近一个小时才来到了洛阳桥畔,顿时被它的雄姿震惊了。我站在桥南头向北眺望,洛阳桥如长虹般横跨洛阳江两岸,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731米,宽约4.5米,主体桥段为47孔,石墩45座,依托江中的自然小岛(中洲)而分成两段,南段较短,北段较长。

缓步而行,先经过长约百米,宽约7米的石堤,路面由条石铺就。到洛阳桥主桥,发现桥面明显变窄,桥面虽然也是由条石铺就,但这些条石已然换成巨型,长约10米,宽约0.4米,纵向排列。

我来到了中洲,这个岛面积不大,却历史文物荟萃。正中坐落着一座大殿,典型的闽南建筑式样,南侧有配房。殿前有座石亭,中树一碑,上书“西川甘雨”四个大字。殿前还有一座圆锥形宝塔,名叫镇风塔,造型独特。殿后耸立着一座白色观音菩萨站像。殿北侧耸立着十余块石碑,大多是记载历代修缮桥梁的过程,还有数方摩崖石刻,其一上书“万古安澜”巨字。

继续北行,步入洛阳桥的北段。站在桥边,向下仔细观察桥墩,发现除了南段有3个石墩设有东侧分水尖外,其他所有石墩朝向洛阳江上游的西侧全都附有船型分水尖,可以有效地减轻强劲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

洛阳桥的桥头和桥身两侧还建有宋代以来设置的各种形制石塔7座,护桥石将军4尊,雕塑得粗犷大方,简洁明快,实用美观。

洛阳桥是宋代蔡襄任泉州太守期间由官方主持修建并完工的大型跨海石桥。洛阳桥建成后,变天堑为通途,极大地方便了行人的交通往来,有力地促进了福建地区南北经济的交流。洛阳桥北头的东侧耸立着蔡襄的石质雕像,高约5米,挺胸站立,目视前方,美髯飘飘,仿佛在守护着洛阳桥。塑像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成为景区的标志性景点。桥南头不远处的桥南村建有一座蔡襄祠,是为了纪念蔡襄而修建的主体建筑。它是我洛阳桥之行的最后一个游览之处。

蔡襄祠分为外内两院,外院大门朝东,红墙黄瓦。内院大门朝南,此院即是始建于北宋、重修于清代光绪年间的祠堂,全称为“宋郡守端明殿学士忠惠蔡公祠”。现存建筑是一组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的闽南传统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由山门、大殿和后殿等建筑构成。大殿中央有蔡襄端坐雕像,体态庄重而洒逸,颇有文士、名宦之风范。塑像前为举世闻名的《万安渡石桥记》两方,分立左右两侧。大殿开敞,便于举行祭拜活动。大厅前两边有走廊,各列碑刻十来方。祠堂面积虽然不大,但庄严肃穆,令人起敬。

斯人已去,功德常存。蔡襄主持修建了洛阳桥,百姓铭记永远,历史传颂千古,可谓“名宦巨桥共千秋”。

□刘跃 文/图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