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要保障好实习生的劳动权益
让职工劳逸结合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以系统治理给商标恶意注册 画上“休止符”
虚拟账号交易
对高空抛物 必须依法严惩
打击违法犯罪 保护好古树名木
创新工作室搬到车间一线接地气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保障好实习生的劳动权益

 

教育、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向用人单位等普及实习生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明确对实习单位违规的处罚措施,实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共享文档表格里,罗列着某App几百条帖子。王丽依次点击进入,写下不同评论。自3月开学以来,这是大三学生王丽每天要做的“功课”。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的远程运营实习生,她需要把这项工作干满4个月,才能获得实习证明。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现在毕业生几乎人人手握三四段实习经历,没有相关经历很难找到工作。”王丽说。而在实习证明背后,实习生劳动权益保护的话题同样值得关注。(5月8日《中国青年报》)

实习本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学生综合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因此,实习对高校学生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他们毕业求职前的“必修课”,许多大学生都将实习列为重要活动之一,为未来就业提早布局。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被安排过重工作、流水线工作、与工作无关的事项,得不到相应报酬,甚至被侵犯的情况屡有发生,这不仅有违实习初衷,而且损害了实习生的基本权益。

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实习“内卷”也在加速,很多大学生已经将实习提前至大一和大二。日前,一项对2007名受访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0.0%的受访大学生在暑假参加了实习,44.4%的受访大学生遇到过实习没有含金量、无效实习的情况。为避免在实习过程中踩“坑”,63.5%的受访大学生建议和公司签订实习协议,明确薪酬待遇和权利义务,62.6%的人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实习机会。

众所周知,实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促使学生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锻炼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从而积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走出成功就业的第一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正因如此,高校实习新规明确规定,“不得仅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不得安排学生从事Ⅲ级强度及以上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的实习”“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高校和实习企业不得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不得扣押学生财物和证件”“要保障顶岗实习学生获得合理报酬的权益,劳动报酬原则上不低于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等等。

可见,保障实习生权益,关键要监管链条“实心”。首先,各地不妨设立高校大学生实习管理和服务机构,补足实习工作短板,推进管理和服务提质升级,全过程防范化解大学生实习工作领域风险。同时,教育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高校实习跑偏了题,演变成“学生工”现象,沦为企业化解“用工荒”的一种手段,损害实习生的权益。特别是,教育、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向用人单位等普及实习生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明确对实习单位违规的处罚措施,实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查处。此外,实习学生们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张西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