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量使用种子、收割时大量粮食颗粒掉落或破碎、果蔬运输中大量腐烂……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近期一项研究揭示,每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肉类、奶类、蛋类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约4.6亿吨,其中生产流通环节食物损耗3亿吨。(4月18日 新华社)
记者调查发现,生产环节播种粗放、采收不精,储运环节冷链不完善是造成食物损耗的主要原因。在播种环节,一些小麦产区仍是“广种薄收”模式。由于设备保障、专业知识不足,在储运环节中,蔬菜、水果、粮食等损耗量不小。其中,水果、绿叶菜等损耗达到惊人的地步。生产流通中食物损耗严重,年损耗3亿吨……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七大类食物减损空间有五成左右,若挽回一半的损耗和浪费,可每年节约2.3亿吨食物,能满足1.9亿人1年的营养需求。因此,减少食物浪费,仅“光盘”还不够,需全链条全行业发力,不仅要重视后端的消费问题,还要重视前端的供给方面。
为避免食物浪费,构建全产业链“源头减量”迫在眉睫。重视“舌尖上的浪费”,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光盘”上,后端仅是食物全链条浪费上的一个环节,只有在全链条“源头减量”,才能更多地避免食物浪费。这需要整个链条都行动起来,通过推进粮食消费前各环节减损,遏制餐饮行业食品消费、健全临期食品销售体系等制度机制,把避免食物浪费落到实处。
□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