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幽州大峡谷人间奇趣在险绝
白浮泉“龙泉漱玉”盛景再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浮泉“龙泉漱玉”盛景再现

 

走进昌平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园内都龙王庙、龙泉禅寺、九龙池及碑亭完成文物修缮,还增加了长流惠泽、山水清音景点以及运河源、引水台、聆泉处、读泉圃四处节点,再现元明时期白浮泉“龙泉漱玉”等古景,游客到此可以一睹大运河北源头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风貌。

从北京城区出发,一路沿着京密引水渠北上,抵达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南端,就到了龙山之麓的白浮泉。700多年前,元朝水利专家郭守敬经过多年详细勘测,引白浮泉水汇至瓮山泊,后导入积水潭,最后到达通州连接北运河。从此,大运河从南方运抵通州的百万物资,无需车马轮毂,可经通惠河漕运直入京城,在历史上留下了积水潭“舳舻蔽水”的盛况。因此,白浮泉被认定为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

如今,位于龙泉禅寺的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将这段历史进行了回顾。前殿序厅内,一张收藏于浙江博物馆的清中期《京杭道里图》,对大运河全线进行了全景展示,正殿及南北偏殿进一步分3个部分对郭守敬引水济漕的过程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配以互动问答、全息投影等方式进行立体展示,完整讲述了“运河源头”的精彩故事。

龙泉禅寺位于龙山山麓东侧,因与山顶的都龙王庙俯仰相望,故民间俗称都龙王庙为上寺,龙泉寺为下寺。龙泉禅寺历史悠久,旧称“海角龙泉梵苑”。至明代前期,基址尚存,曾于正统景泰(1428-1457)年间进行过重新修缮和立碑,赐名“龙泉禅寺”。

顺着龙泉禅寺一侧的山间小径登上龙山之巅,见到两扇朱漆的山门,就来到了都龙王庙。郭守敬解决了元大都漕运水源问题后,元朝中期又在白浮泉所在的龙山山顶修建了都龙王庙,号称“都管天下龙王之庙”。对“都”字的解释,其一可解释为历史悠远,元代就已经成为祈雨之地;其次可解释为覆盖面广,一座龙王庙可管直隶省。这里不仅有东西两个配殿,还有钟楼和鼓楼,作为一座龙王庙拥有这样的规制,在华北地区十分罕见。

作为元代大运河北端水源地的历史遗存,都龙王庙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推开正殿大门,东西山墙上保留了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绘制的讲述久旱求水故事的“找水记”壁画。

循着山径继续前行,绕行龙山北侧下山,终点就是白浮泉遗址——九龙池。这里是元代京杭大运河的源头。大运河绵延千里,终点在北京城。而其中连接通州到京城的河段称为“通惠河”,而通惠河的最上源就是“白浮泉”。

明清时期,这里作为白浮泉出水口修建了九龙池,一度成为当地重要的民间活动场所。九龙池由绿树所环抱,进入四月,青绿的柳枝抽出嫩芽,随风摇曳,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池边,九座龙头将清泉源源不断注入池内,吐水的这九条龙是龙生九子之一的“螭”,螭的特点就是嘴大、肚子能装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上方的仿古碑亭牌匾写“白浮之泉”,碑文内容讲述了白浮泉遗址与元大都及通惠河的关系,现已成为重要的历史记载。

明隆庆年间,白浮泉以“龙泉喷玉”列入“燕平八景”之一,为明代昌平籍人士尚宝司少卿崔学履在编写“隆庆昌平州志”时,选择家乡八处山水作为山水名胜载入志书。清康熙年间,“龙泉喷玉”更名,成为现在著名的“龙泉漱玉”美景。

如今,随着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建成,九龙池池壁内管道进行了更换,白浮泉现已恢复了汩汩流淌,重现了当年“龙泉漱玉”的盛景,让游人更加欣喜。

□周美玉/文 彭程/图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