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住金宅玉宇,有人睡草竂茅屋,有人居田园山林,有人入洞穴崖居……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人的不同生活生存方式,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故事。
在北京延庆区与河北怀来县交界处海坨山上,有一条寂静幽深的大峡谷,这里层峦叠嶂,郁郁葱葱,云遮雾绕,峰回路转,人迹罕至,略显神秘,粗略算来,已过亿年,走近它,你会惊奇地发现,这里隐藏着多处岩居洞穴,它们林林总总,或方或圆,多开凿于陡峭的岩壁上,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宏大工程并非现代人用先进工具所为,而是古代先民利用智慧开凿出来的,当地人称之为“古崖居”。
有人问,古崖居何年开凿?居何民族?做何用途?不得而知。现存史籍中没有对古崖居的确切记载,在对其山体和石窟居室内的考察过程中,也没有发现石刻图案或者文字记述,以及当地出土的文物中也没有足够证明古崖居开凿年代和所居何人。古崖居,年代不明,来历不明,身份不明,可谓“三无”产物,堪称“千古之谜”,这也引起了史学界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来此勘察考证,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说法,有屯军说、避难说,还有盗匪巢穴说、西奚族山寨说,还有人说古崖居和其他几处崖居遗址都是汉长城的烽火台……
我个人认为,西奚族山寨说比较可信。新唐书《崖居考》中说,“其君长常以五百人卫牙中,余部散山谷间,稼释穄收获后窖山下,断木为臼,瓦鼎为食,杂寒水而食,其马善登高,其羊黑,盛夏必徒冷径山,山置妫州西北,去诸引别部内附保妫州北山是为西奚……”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大体可看到唐五代时期西奚族人在此生活居住的影子。
在海坨山麓,人们发现多处洞穴,其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好的当属古崖居了,这里有石室147座,它们依山而建,就势而凿,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群山长云,浑然一体,它们分布在10万平方米的崖壁之上,星罗棋布,错落有致,俨然一座气势恢宏、险峻挺拔的古堡山寨,远远望去,古崖居犹如一个个密密麻麻的蜂窝,又像一个个飞鸟栖息的巢穴,这不免让人想起“手可摘星辰”的山西悬空寺,飞禽走兽在此生活都不容易,何况古代先民!
古崖居石室格局丰富,从开间上看,有单间、双套间、三套间;从分层上看,有上下两层、三层,甚至有五六层相互通联的;从面积上看,根据需要和地形,设计了大小不同的房间,最小的面积不足3平方米,最大的三套间,面宽7.45米、进深3.8米,面积达29平方米。石室平均高度1.5米,有的可直立走进,有的需猫腰进入。石室功用齐全,大致可分成六类:有灶的为厨房;有炕的为卧室;有槽的为马厩;空室而无其他设施的,有前区守卫军用的房间,还有储藏室,储藏室大多与居室相连通。
神奇的古崖居,藏着太多的“千古之奇”。专家分析,古崖居隐蔽、朝阳、背风,而且有水源,科学利用了易守难攻的地形、地势和自然条件,堪称一奇;再者,古崖居工程开凿结构复杂,上下相叠七八层之多。它不同于现在的楼房,每孔石室结构各异,既有公用通道,又能相对独立,而且功能完备,其工程量之大,实为建筑史上一奇。第三,山寨的整体功能合理布局,进可经略妫川,退可居山守险,败可走避深谷,这种周全完备的军事用意更是一奇。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创造和惊人的发现。正如规模如此宏大、结构如此合理、功用如此强大的古崖居,它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求索与探寻……
□洪建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