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工作,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成就。有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应付差事敷衍了事;有人“困守一亩三分地”,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有人“板凳甘坐十年冷”,在火热艰苦的环境里发现问题并寻找办法,在勤勤恳恳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一车间保修五组的工人技师王杨就属于最后一种。
2008年,王杨从河北保定市北市区职教中心毕业,分配到保修分公司一厂二车间从事车辆维修工作,严格的工艺,高标准的要求,对王杨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挑战,他觉得自己专科对口,工作起来肯定是“小菜一碟”。可随着工作的深入,王杨发觉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很大的差别,看着师傅们轻车熟路地维修车辆解决故障,自己却无从下手,帮不上忙,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此后,王杨白天拜技术全面的老师傅为师,仔细琢磨理论要点和师父教授的技术要领;工余时间,他就拿起专修工具,反复练习操作。晚上回到家里,他放弃休息时间,通宵达旦地钻研《车辆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等理论知识,沉浸在枯燥乏味单调的绘制电路图之中。王杨说:“每当提起笔慢慢绘制车辆电路图的时候,周围的时空仿佛都静止了,只有在线条的流动中,看着从一条条直线变化为交叉有序、严谨的电路图时,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激动。”经过日积月累,王杨终于熟练掌握了电脑检测、故障排除、总成维修置换等技术,成为了公交车辆的“好医生”。
2017年,王杨积极备战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汽车维修工(大客车)比赛,凭着雄厚的知识积累和维保技术最终获得大赛亚军,同门师兄邱德运摘取大赛冠军。站在领奖台上,面对鲜花和掌声,王杨想的却是自己和师兄的差距在哪里。通过回想参赛过程中的细枝末节,认真观摩师兄在车辆维保中的各种细微操作,王杨终于发现,原来自己在沉稳操作和对关键技术思考和钻研上仍然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
之后的工作中,王杨一改毛躁的毛病,一有时间就扎进创新工作室翻资料、做笔记、向老师傅请教,不把疑点、难点融会贯通决不罢休,工作中对发现的车辆故障穷追猛打,细抠每一个可能连带出现的隐患。工友们都说王杨变了,毛躁跳脱的熊孩子仿佛变得沉稳睿智。2022年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工(大客车)比赛王杨再次报名参赛,并在初赛、复赛一路领先杀进决赛,最终如愿以偿获得冠军。面对金灿灿的奖牌,王杨显得很平静,因为他深知,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和车辆车型的变化,自己要学习掌握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迎接更多的挑战和磨炼。
几年来,王杨长期保持着全年维修无事故的班组最佳工作记录,并先后荣获北京市职工高级职业技术能手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并多次荣获保修分公司优秀党员称号,成为了车间耀眼的技术明星。
□马振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