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多措并举为灵活就业劳动者“系上安全带”
“庭院经济”有望释放大潜力
“升级宿舍” 让温暖涌入职工心间
立法保护
建设“口袋公园” 要尊重民意
让“妈咪小屋”成为职工“爱的能量场”
消费纠纷“云端调解” 解锁维权新技能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3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措并举为灵活就业劳动者“系上安全带”

 

有关部门要强化保障和服务,加强对平台企业用工方式的监督与新兴经济模式的监管,严肃查处逃避用工主体责任、职业伤害等问题。平台企业也要积极履行合理的审核义务,规范服务提供者及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充分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促进就业任务处于重要位置。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及消费转型,新经济业态拓宽了当下年轻人灵活就业渠道。据中国政府网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规模已达到2亿多,不仅解了社会民生燃眉之急,也激发了市场活力与创造力。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根据新的经济发展就业形势,逐步完善政策,加强对新兴经济模式的监管,给这些从业者及消费者“系上安全带”。(3月1日《新京报》)

近年来,灵活就业已成为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跨进灵活就业的大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显示,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占比16.9%,2021届占比16.3%。某求职平台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18.6%选择自由职业,较2021年提高3个百分点。从媒体调研情况来看,一些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更高的自主性、丰富的体验是主要吸引力。

灵活就业一度被视为实现就业的“蓄水池”,如今表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一些高校毕业生在短视频制作平台崭露头角,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年轻人从事外卖骑手兼具经验和学识,更快获得晋升管理岗位的机会;以上门做饭、喂猫、遛狗为代表的上门服务新业态,开始成为人们追求效率与便利的新潮流,许多人也从中获得了灵活就业的新门路。这些灵活就业方式,可以为高校毕业生的长远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但机遇与不稳定性并存。

以从事上门服务的灵活就业岗位为例,虽比普通上班族少了些条条框框,但也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每天上午9点起床,11点到顾客家,做完中午一单,下午4点左右赶到另一个顾客家做晚餐。有时还有宵夜单,回家已经凌晨2点。”这些灵活就业新业态早期需要情怀和资本支撑,但情怀和赚钱扯上关系,也容易被“扼杀”,且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和可能引发的劳动纠纷,如工作内容与约定不符、薪资报酬与约定不符、因工受伤无保障等。

随着灵活就业呈现出规模化趋势,多地、多部门陆续出台政策,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灵活就业劳动者保驾护航。2021年,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8部门联合制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大权益保护力度。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灵活就业的蓬勃发展,也对过去传统就业形式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法规提出了新的要求。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就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进行专章规定,包括清理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明确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用工,建立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从灵活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方面细化措施。这对国家和各地补齐立法短板,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纳入法律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同时,有关部门要强化保障和服务,加强对平台企业用工方式的监督与新兴经济模式的监管,严肃查处逃避用工主体责任、职业伤害等问题。平台企业也要积极履行合理的审核义务,规范服务提供者及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充分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多措并举,方能让新兴经济模式走上安全运行轨道,让灵活就业不断增强吸引力,激发市场活力与创造力。

□付彪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