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胶东花饽饽 踏上产业化发展路
河北献县: “非遗”皮影润童心
缓解“博物馆疲劳” 需要用新方法 讲好文物故事
“暖心驿站” 关爱户外劳动者
湖南沅江: 学“飞”备春耕
当咖啡邂逅邮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缓解“博物馆疲劳” 需要用新方法 讲好文物故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逛博物馆来打开眼界,放松心情。我也是博物馆迷,这几年陆续走访了京城100多家博物馆,时常沉醉在逛博物馆的喜悦之中。不过,正如很多人所经历的那样,在很多博物馆参观时,会莫名地感到十分疲惫,这就是中外专家一直以来探讨的“博物馆疲劳”。

据资料显示,参观博物馆觉得“累”的现象被称为“博物馆疲劳”,早在1916年就由美国专业人士提出,后续陆续有文博与心理学方面的学者进行研究。专家们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对策。不过,这一困扰众多观众的顽症,还不时地出现。有专家研究显示,观众参观兴趣在30-45分钟达到临界值,此后注意力无法再集中,信息接收效率降低。

据媒体前不久报道,一个母亲在社交媒体上坦言,她11岁的儿子在迪士尼乐园玩一整天都不觉得累,可带他去博物馆参观了半小时,孩子就频频喊“太累了”。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看来,“博物馆疲劳”十分普遍,此种症状已或多或少地影响公众参观博物馆的质量,还有人惊呼“到博物馆参观真的是个体力活”。

看完媒体的报道,想到自身多年来不停地出入博物馆的感受,发现在很多博物馆参观之后,走的腰酸腿疼,真的是力不能支、举步维艰了。这样的参观体验,即使博物馆展陈再丰富,都会让公众的参观热情大打折扣。有很多次,面对冗长乏味、展陈枯燥、堆满数据和文字的展台、展示墙,面对大玻璃罩里看不清的文物,我顿时失去了参观兴趣,有时会不由得缩短参观时间,参观的热情会被疲惫的身躯所抵消。

近年来,在国内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博物馆热,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我国共备案博物馆6183家,其中5605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2021年有7.79亿人次“打卡”博物馆。这样高的参观数据,无疑是十分喜人的。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博物馆巨大的魅力和公共文化的强有力的推动。

我以为,有一定数量支撑、有涵盖多方面的博物馆是一个地方的幸事。但是,博物馆也不能单纯以数量取胜,如文博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北京地区博物馆的硬件水平已经接近峰值,以后应更侧重于软件方面的建设,这才是博物馆持久发展的关键。而这个提升博物馆软件的建设,就应当包含如何有效化解“博物馆疲劳”,让观众无障碍地兴致盎然地享受博物馆的精彩内容。

我以为,造成“博物馆疲劳”有主客观因素,从主观方面来说,参观者的提前做功课,了解相关的知识点也很重要。在参观时,绝不能面面俱到,应当有重点地参观,以力求达到和内心的呼应。此外,参观的姿势也很重要,尽量不弯腰探头。从客观因素来看,很多展陈机械僵化、布局乏味,内容无趣,缺少沉浸式体验,对参观者的需求十分漠视,几乎没有休息的地方,这些应该是参观者普遍感到疲惫的主因。

看来,提升博物馆的参观感受,有效克服“博物馆疲劳”,不只是参观者要事先做一定准备,博物馆方面也应全力提升陈展效果,增强观众舒适的参观体验。让文物说话,不能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和图表,还应当是声光电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改进文物的叙述方式,把文物故事讲生动,讲精彩,让观众在舒适快乐的环境中,减少“博物馆疲劳”的干扰,也让众多人真心实意地爱上博物馆。

□赵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