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给任性的“末位必罚”扎紧法治篱笆
打通废旧家电的回收“堵点”
营造全社会关爱 货车司机的良好氛围
预置应用
不能任由弹窗广告 继续“霸屏”了
职称答辩“搬进”田间地头是一种创新
用法治利剑 打击网络暴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称答辩“搬进”田间地头是一种创新

 

近年来,甘肃在职称评审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上下联动,持续为“农把式”“田秀才”“传承人”职称评定“搭桥铺路”。评委专家、平凉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董丽青告诉记者,将答辩现场设在果蔬大棚、农作物种植基地,让评委与参评人员走进菜地、果园、田间地头,直观、全面地考察参评人员的专技水平和能力。(2月23日《工人日报》)

说到职称答辩的地点,很多人都会想到是在一些院校的教室里,答辩人事先做好准备,接受一些专家的问询。而把答辩现场设在果蔬大棚的做法,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以前,一些农业技术人员要评选职称,会有不少“拦路虎”,如论文、学历、外语等硬性要求,这让不少基层人才望而却步。现在把职称答辩现场设在果蔬大棚,无疑让基层人才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地方。他们通过场景化的讲解和演示,能更充分体现他们的专业技能,从而赢得专家的认可。这种答辩的方式,体现了创新的思维,给基层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成长通道。

同时,把答辩地点“搬进”果蔬大棚,也给我们社会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对职称人才的评选,应该因地制宜,建立多元化评估体系,而不能墨守成规,采用老一套。农业职称人才的评选,更注重实践性,会让基层人才苦练内功,打好成长的基础。而这样的评选方式,更容易让一些农业基层人才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的专家里手。

笔者认为,职称答辩“搬进”果蔬大棚接地气,这种更加务实的职称评选方式,值得点赞和更多推广。□陶象龙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