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切实安排好年休假考验企业的管理智慧
让农民工技能培训更精准对接就业需求
直播“代打电话” 亟待纳入监管
整治违规竞赛 需要“釜底抽薪”
“老大难”
“解薪码”让劳动者不再忧“薪”
要让“直播带岗” 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播“代打电话” 亟待纳入监管

 

“你好,我这边是情感电台。你有一个朋友托我给你打个电话,想问问你最近过得怎么样……”近来,打开网络直播平台,时常会碰到类似这样的“代打电话”直播。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会根据用户提供的电话号码和需求打出一通通电话,有的是表白送祝福,有的则是“整蛊”开玩笑,用户需要给主播刷“礼物”预约排队代打。(2月16日 《工人日报》)

随着直播领域的不断深耕,直播“代打电话”也成了一种“新赛道”。很多人现在存在“打电话恐惧症”,或因为各种原因不好意思直接给对方打电话。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根据用户提供的电话号码和需求打出一通通电话,将他们难以开口的表达一一送达。从媒体调查看,直播“代打电话”有不小的市场需求。有主播坦言,一晚上平均可打60多个电话,晚间9点到10点的高峰期会有7个人同时在直播间排队。

然而,由于缺乏规范和监管,为了赚取流量,有的主播“代打电话”游走在法律边缘地带,如提供骂人、讨债、恶搞“整蛊”等服务,明显有违公序良俗。一些网友声称被对方拉黑号码,想请主播帮忙联系,主播几乎不会核实双方身份关系。许多被打电话的人也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被泄露了电话号码,甚至感到被骚扰。直播“代打电话”相当于把私事公开,且未经接电话方同意,不仅会给接电话方带来困扰,也很容易侵犯其隐私。

针对直播领域不断涌现的“新赛道”,有关部门要及时关注。比如,直播“代打电话”服务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劳务服务关系,首先必须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之上。对于“代打电话”的一些擦边球行为,亟待从法律层面给出明确、清晰的完整定义,制定出台相关规定,划清“代打电话”的行为边界,规范直播间的服务行为。同时,完善监管措施,压实平台责任,畅通举报渠道,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让委托人和网络主播都不敢任性而为。□付彪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