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瞻仰“伶界大王”谭鑫培墓
左江斜塔:一座人为“智造”的斜塔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年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左江斜塔:一座人为“智造”的斜塔

 

在清澈浩淼的左江中心,一座石岛——鳌头峰如出水金鳌,昂首江面。鳌头峰上,一座倾斜的古塔卓然屹立,俯瞰着过往船只和四季轮回。它,便是广西地区赫赫有名的左江斜塔。它与苏州虎丘塔、辽宁绥中塔、上海松江护珠塔、湖北当阳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德国肯道塔、英国议会大厦方塔,并称为“世界八大斜塔”。

左江斜塔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左江中心一个天然石岛上——石岛位于左江一个漩涡处,当地称为“鳌头峰”。因常年被洪水冲刷,此岛便成了一个光秃秃的石头山。古塔原为一座风水宝塔,之所以建筑在鳌头峰上,相传是为镇妖避邪而建。鳌头峰处于左江江中急转弯处,湍急的江水奔腾而来,滚滚而去,波涛汹涌,漩涡翻卷,常吞没过往舟船,有“十船过弯九船翻”之说。老百姓以为江中有水妖作怪,便建塔以镇之。古塔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由明朝知府李友梅主持建造,当时建3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知府徐越又加建2层,此塔便成为5层砖塔。屈指算来,此塔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古塔为砖瓦结构,塔底直径3.44米,塔总高23.28米,塔身通高约18.28米。塔身呈八角面体,套筒式结构,分为内墙和外墙两层,内外墙用青砖砌成螺旋状阶梯,逆时针盘绕直至顶部,把内外墙连成一体。塔底层南面和西面各有一拱门。从第2层起,自北向西、南、东方向,依次逐层开9个拱形窗。内墙为青砖砌圆筒体,层与层之间用木板铺隔。顶部有大梁和刹木杆支承塔顶。塔顶八角处各悬铜风铃一枚,江风吹来,铜铃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声闻十里。顶端置铸铁覆钵,经数百年风吹雨打,仍未生锈,也算是一奇迹。

站在左江岸边看过去,古塔呈明显的倾斜状。经专家测量:古塔的第一层东面砌砖45块,西面砌砖43块,东西相差2块砖,人为地使塔身向西南方向(即洪水冲击的方向)倾斜52°16′30″,塔身斜角为4°24′64″,水平偏位1.41米。塔身实际只向西南偏西方向倾斜,但乘船绕塔而行,视觉上塔身均向观者倾斜,“左江斜塔”之名由此而来。古塔以似斜非斜、四面皆斜、斜而不倒之奇而闻名遐迩。

众所周知,意大利比萨斜塔、英国议会大厦方塔等其他世界7座斜塔,均因地基沉陷或地震而倾斜。而左江斜塔,却是当年建筑工匠考虑到江心风力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设计建造的!可以说是世界少有的一座人为建造的斜塔!那么当时人们为什么要在高出水面两丈多的鳌头峰顶上建这样一座斜塔呢?原来这是根据地形特点,利用重心原理,为增强抗击洪水的冲击力而特意建造的。古塔采用双筒式原理构造,由外、内两层结构组成,两层之间相互通过螺旋楼梯衔接上下层,与现代的核心筒技术原理类似,这种建筑设计,布局结构合理,可以抵抗风力、水力和地震,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专家考证后认为,这也是古塔屹立400多年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

“灵山古塔摩铭韵,夕照福泉饮别鸥。”左江斜塔历400余年,虽屡遭洪水侵袭,风吹日晒,砖面侵蚀伤痕累累,青苔蕨类丛生其上,但它仍以刚强挺拨的姿态屹立于左江中心,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技术的高明与智慧。2019年,左江斜塔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国宏 文/图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