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西五环宛平桥南新增出口,东三环十里河桥、燕莎桥区均将增加车道疏堵,圆明园西路补齐1.1公里缺失步道……昨天,记者从市交通委、北京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获悉,今年本市计划实施的20项市级疏堵工程陆续开工,聚焦市民出行难、出行不便问题,全部工程将于12月底前完工。
今年,市交通委继续根据两会建议提案、市民反映集中的交通拥堵和出行不便等问题进行治理,实施20项市级疏堵工程。其中,西五环通往晓月苑地区的新增出口。工程完工后,去往晓月苑地区的车辆可由该出口直接进入晓月苑地区,缩短通行距离约3公里、预计可减少通行时间约10至15分钟。
另外,东三环两处桥区今年将增设车道缓堵。北京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综合治理科科长叶凯丰介绍,东三环十里河桥路口是一处常规堵点,今年计划通过机动车道“瘦身”等方式,在十里河路口南进口方向增加一条直行车道。同时,在路口西侧的左安路,增加一条西向北的左转车道,服务从二环过来开往国贸方向的车流,以此缓解路口常态化拥堵。另外一处在东三环燕莎桥下,过去由于掉头车辆影响左转方向通行效率,今年计划利用桥下空间,增设一条小客车掉头车道,提前分流桥下路口的掉头车辆,缓解路口交通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开展的疏堵工程中,将完善慢行系统和无障碍过街设施放在了重要位置。圆明园西路燕北园至颐和园路南行路段,存在约1.1公里的非机动车道缺失,影响了慢行系统的连续性。今年,交通部门计划利用道路外侧空间增设非机动车道,完善慢行系统。
“针对市民反映比较多的过街设施缺失无障碍功能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梳理排查工作,重点对医院周边、学校周边、环路及快速路的立体过街设施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增设无障碍坡道改造和增设电梯的可行性。”叶凯丰举例介绍,西二环人民医院地下通道深约5米,行动不便的市民过街时,存在一定难度,今年将推进为该通道增设电梯,更好地服务市民顺畅出行。如果试点效果好,有望在其他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等点位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