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是栽培稻、稻作农业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是稻米飘香的源头。在去年“世界粮食日”之际,一本扎根历史地理,感恩自然恩赐,致敬土地与人民的人文科普佳作——《稻米,比珍珠更珍贵》出版发行。
《稻米,比珍珠更珍贵》共包含追根溯源、立春前后、春耕春播、初夏插秧、稻花飘香、丰收在望、颗粒归仓七部分。书中介绍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种植水稻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稻作文明。并通过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脉络,以细致观察的眼光,用心记录着一粒种子脱胎换骨的变化。跟随文字的叙述,读者可以看到一株水稻在广袤的天空下,时光泅渡、万物生长,循着季节的脚步,开始了它们圆满而充盈的生命之旅。最后,作者的目光聚焦到中国杂交水稻的丰硕成果,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创造了中国杂交水稻科技的非凡成就,让中国人终于端稳了自己的饭碗,颂扬了中国杂交水稻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书除了文字的精彩表达之外,还采用了大量摄影作品和绘画,把水稻的一生鲜活地呈现,具有灵动传神的魅力。作者匡松在介绍水稻知识的同时,把自己对水稻的历史以及生长过程的感受融入一字一句、一图一文当中,体现着作者感知自然、敬畏自然的博大胸怀。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而作为粮食主要角色的水稻,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作者从自己日常餐桌上香喷喷的稻米饭引发心灵思索,他在自序中这样写道,“盯着白花花的米粒出神,陷入沉思,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是这小小的稻米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我营养、能量和拥抱生活的智慧……然而之前,自己却一直浑然不觉,习以为常,每天像完成任务似的,把米饭匆匆塞进口中,狼吞虎咽地送进胃里,从未用心感受和领悟稻米非凡的价值、蕴涵的深意和直指人心的力量,也从未思考过稻米从何而来。”这种心理状态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寻常的一面。作者通过这本书,让人们了解稻米文化的发展过程,同时也让人们知晓一粒稻米由生到熟,经历着怎样的人间历练,从而愈加珍视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愈加珍惜每一份劳动所得。作者创作此书的目的在于“能够唤起更多的人重返疏离已久的乡村,关注土地和稻田,关心粮食生产”,可谓用心良苦。
凝视一粒稻米,穿越千年烟雨,劳动者的美丽以时间来书写,稻米的珍贵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匡松用《稻米,比珍珠更珍贵》一书,发出对稻米对土地对劳动的人文赞歌和咏叹,借助文字的力量激励更多人珍惜新时代,珍爱新生活。
□陈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