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皮影放到幕布上,灯一亮,杆一挥,好戏开场!陈婵于2009年与爱人李铭共同创办北京兴华影艺袖珍人艺术团(小蚂蚁皮影艺术团),14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皮影非遗文化交流展演,多次荣获国内各种奖项,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陈婵说,一张皮两个影,幕前的影,献给观众的是戏,是精彩。幕后的影,留给自己的是功夫,是用心。
从2009年开始学习皮影,陈婵从来都不觉得这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值得传承一辈子的非遗技艺。“小小的皮影,需要八道工序,三千多刀才能制作完成。”陈婵说,每一刀,都是看似容易但其实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掌握了雕刻技巧才能熟练地勾勒出花纹的走向,才能刀随手走,手随心走,由此才能雕刻出精美的皮影作品。
十多年来,艺术团走遍了大江南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皮影非遗文化交流展演2000余场次,其他类皮影演出万余场次、制作皮影及艺术品十余万件、开展皮影培训2000余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陈婵多次受邀举办全国巡演和出国访问演出,小蚂蚁皮影艺术团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陈婵常说,戏,演一辈子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推陈出新,传统的再打磨,经典的再出新,因为有了新意才有了兴趣,有了兴趣才有新的传承。所以,陈婵在重视演出的同时不忘进行产品研发,拥有新型皮影材料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注册商标一个,研发皮影DIY体验材料包和皮影工艺品十余类,真正做到了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与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之际,陈婵团队接到了制作冬奥礼物的任务。1000件皮影,全部使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每一片好的皮影都从选皮开始,选皮要薄厚适中,柔韧质坚,青中透明。制皮要三浸四刮,不能将就……”陈婵介绍,为了体现北京特色,她选择了天坛祈年殿、大熊猫,以及京剧中美猴王、关公、窦尔敦的脸谱形象。
下刀、走刀、推刀,不能有一点犹豫,出刀的深浅纵横要一气呵成。最终,陈婵带领团队研发制作的皮影礼物“天坛”“大熊猫”“北京脸谱”经过大兴区妇联及北京市妇联的推荐,成为北京冬奥礼物,赠送给世界各国运动健儿,收获了国内外各界朋友广泛好评。
“用一张皮塑一个角儿,活起来,以影为戏,无论何时,我觉得仍然是充满活力的。”陈婵说,只有精湛的技艺才能传承千年文化符号,才能赋予皮影新的“生命力”。陈婵和皮影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