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精益求精抓生产永远在路上
守好社区抗疫的“最后一公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益求精抓生产永远在路上
——记首钢京唐公司钢轧作业部综合主管兼生产计划统计专业工程师刁德全
 

他是生产组织的先行官、工龄30年的“老调度”;他是企业发展的排头兵,奋斗足迹遍布北京、秦皇岛、唐山等多个城市,是首钢“一业多地”的见证人。他是首钢京唐公司钢轧作业部综合主管兼生产计划统计专业工程师刁德全。30年一路走来,他对强化品控、精益求精的坚持仍在路上,没有终点。

杜绝工作隐患

关心职工诉求

年轻时的刁德全对首钢有着特殊的情怀,从首钢技校冶金专业毕业后如愿分配到了首钢二炼钢连铸车间。他在前辈指导下从大包、中包等岗位干起,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在一些新项目上,他工作起来考虑问题缜密周全,能从设备方面合理安排生产,也能从生产角度考虑设备运行,成为了多个科室你争我抢的“红人”。最终,刁德全选择了生产调度岗,一干就是14年。

2003年,刁德全被选拔为调度长。一次夜班时,系统突然出现“转炉红色预警”,一个不慎就会造成整包钢水倾翻,极其危险。刁德全临危不乱,紧急通知现场人员撤离,查找故障部位,分析连锁原因,很快便想好了应对方案。在刁德全的协调下,成功避免转炉失控,挽救了整炉钢水。

2008年10月,刁德全任职炼钢车间副主任。在炼钢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炼钢车间专业性强,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干不了,所以通常是炼钢车间的人往外部调动,几乎没出现过外部人员往炼钢车间调动。为此,任职前,厂领导找到刁德全谈话问道:“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干?”刁德全没二话,俩字:“能干!”

生产过程从来都不是顺风顺水。一次转炉摇炉主令控制器出现了卡阻,职工们反映以前也出现过类似问题,但一直没有找到问题点。“设备不能带病运行,万分之一的隐患都可能造成事故,必须找准突破口,攻克这个难题。”刁德全不敢有丝毫大意,他查阅大量资料,从每一个环节入手,从每一个原理开始研究,逐一进行检查、确认、推演并分析产生的现象,最后终于发现是系统设计出了问题。经过反复研讨推断,他和同事彻底解除了摇炉主令控制器出现卡阻的隐患。

刁德全陆续担任炼钢部修砌作业区主任、原料作业区主任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事故处理经验,其他人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处理完成的紧急事故,刁德全只需十几分钟就能解决,同事们都说“只要刁哥在,事情成一半”。他还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先后获得发明专利三项。

刁德全工作勤于实干,敢于担当,面对同事提出的每一个难题,他都记在心里,想办法解决。一次不经意间,他了解到炼钢炉前班组夜班喝水困难,主动找到相关科室,直接与公司沟通,与水厂联系,不怕繁琐办理流程,在班组内建立了水站点,解决了多年的难题。

展现国企担当

诠释匠心本色

2015年,刁德全被派出国赴马来西亚支援建厂。刚到马来西亚东钢公司时,刁德全发现钢厂面临生产组织困难:团队协作能力差、生产环境差、设备不稳定,生产可谓一团糟。看到这种场景,刁德全说:“想要扭转局面不是一朝一夕,这对首钢团队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当时的马来西亚人也不相信中国团队能解决什么问题。为了改善东钢困境,刁德全精心对待每一项工作,细心观察每一个细节。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从规范操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四个方面着手逐一进行攻关。

刁德全和团队把在首钢多年积累的“现场定制管理”经验应用到了东钢钢厂,每天扎根现场,保证现场各种物料堆放有序、工具器具码放整齐、现场安全通道畅通。通过3个月的改善,他成功改变了原有的“脏、乱、差”,打造了一个整洁、有序的现场环境,为高效、优质、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现场环境改善了,刁德全和同事们又在炼钢工、精炼工操作的技术上下功夫。集中培训、点对点辅导、规范每一个操作细节……经过一次又一次模拟试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职工操作能力大幅提升,成本得到了有效管控,产品合格率也从原来的80%提高到99%。由于地方习惯,东钢是白天生产,晚上停工,刁德全又实施了调整生产组织方式、控制消耗、降低成本等一系列新举措,使东钢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制定产线规程

高效解决难题

2018年,伴随首钢搬迁,并与河北省唐钢共同组建首钢京唐公司,刁德全来到河北曹妃甸,开始了职业生涯新征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编制规程,让职工有规可依。刁德全借鉴一期厂房和其他产线制度,并结合新产线的特点摸索梳理,经过多次完善修订,实现了钢轧作业部规程制度的从无到有。

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几处存放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成了阻挡工程的“拦路虎”。这些垃圾不仅量大,而且摆放杂乱无章,处理起来异常困难。投产在即,刁德全果断接下了处理这些垃圾的任务。他周密协调车辆与人员,只用了一天时间便将这些垃圾清理完毕,并将搭建厂房的边角料废钢全部组织转炉回吃,提高了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

30年来,在几次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刁德全都选择一往无前;在陪伴家人和时间不等人的新产线建设中,他总会选择后者。“虽然与家人聚少离多,但是这一切很值得。”刁德全说。

□本报记者 赵思远 通讯员 董赛 张鹏飞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