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宋朝城市的繁华记忆
父亲的“创意美食”
再闻已是曲中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创意美食”

 

因疫情禁足在家,身为一名做饭手残党,一日三餐成了我最棘手的事。看着朋友圈里的巧妇每天花样晒餐,艳羡之余,我不由想起了父亲当年的“创意美食”。

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家五口的生活,我们姐弟仨的学费,还有父母双方的老人要赡养,诸多开销靠父亲不到40元的月工资实在难以应付,为了补贴家用,在我12岁那年,母亲开始卖起了豆腐。老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父亲母亲起早贪黑,用日复一日的繁重劳动,为全家人换来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为了尽快把豆腐卖出去,母亲常需外出送货,不能按时给我们做饭,不擅长做饭的父亲只好勉强顶上。有天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看到父亲正在灶台前扎着两只手和面,见我们仨进门,父亲笑呵呵地说:“今天爸给你们做家常手擀面,等着啊,一会儿就好。”平日母亲做饭麻利得很,从面粉到顺滑筋道的面条用不了20分钟,可轮到父亲,光是把面粉和成团就费了半天劲,还弄得盆上手上脸上沾满了面糊。

好不容易把面团擀成片状,父亲操起刀切面条,谁知道切完刚放下刀,就发现切开的面条又粘到了一块,根本拿不起来。看来面条是吃不成了,父亲嘿嘿笑着,把面条重新揉成团,说要改烙葱花饼。经过一番努力,饼终于出锅了,尽管外皮焦黑卖相不佳,但我们早已饿得眼冒金星,每人抓起一块就啃,咬下去才发现,外面焦了,里边还是生的。父亲抱歉地说:“下次吧,下次爸保证烙出香酥可口的葱花大饼。”遗憾的是,父亲在做饭上实在没什么天赋,此后他预想中完美的烙饼始终没能面世。不过,他独创的一道菜,却令我终生难忘。

那是一个冬日,家里实在没什么菜下饭了,父亲看到早晨滤出的豆渣,灵机一动,说要为我们做一道千古绝菜。他把豆渣加油和盐炒了,装一大盘,撒上葱花,再取一个煮鸡蛋,剥去皮,用刀切成两半,将蛋黄小心翼翼地码在豆渣上,又把蛋白切成小条,在豆渣上齐齐摆成一列。

一切就绪,父亲搓搓手,煞有介事地说,今天这道菜,可是有来头的,乃大唐诗圣杜甫之首创,话说当年,杜甫穷居成都草堂,某日有一伙文友来访,诗人苦于无米下炊,就做了这道菜,并当即赋诗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听了这诗,再看这菜,白色的豆渣辅以鹅黄翠绿作点缀,简直诗意盎然啊!我们姐弟扑上去,抢着下箸,“我吃黄鹂”“我要千秋雪”“你的万里船……”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永远记得那段物质贫瘠的岁月,父亲用一盘炒豆渣,在我们心里播下了诗意的种子,它已经化作无尽的营养,融进血脉、长进身体,滋养着一生。想想现在,生活条件如此优越,即使在寒冬腊月,新鲜蔬菜也是应有尽有,我却时时为做饭而烦恼,跟父亲相比,缺的不是一双巧手,而是一颗有诗意、有创意的心。

□刘继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