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切实从楼门治理中感受到居住环境改善和生活更便利的帅府园甲37号院居民,向通州区北苑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送来了一面“为民解忧显担当 军民共建社区情”的锦旗。通州北苑街道正以打造特色楼门文化为依托,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从社区向小区、楼门延伸,疏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楼门布置了以后,环境明亮、整洁又美观。大家伙儿都觉得特别好,纷纷为咱们街道的工作点赞!”帅府园甲37号院居民代表、今年79岁的孙大爷开心地表示。然而,楼门治理以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原来,甲37号院属于部队军休所,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中叶。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很多基础设施逐渐老化,楼道里随意张贴小广告、堆物堆料等现象比较常见;墙壁颜色陈旧、部分墙皮脱落、破损等情况也比较严重。“这不仅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不便,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大家都迫切地希望改善居住环境。”孙大爷说。
今年6月起,通州北苑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立足辖区居民实际需求,积极探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率先在长桥园、果园西、帅府、新华西街社区的4个单元楼门试点推进楼门治理示范点建设项目。
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通州区北苑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楼门院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引领优势,动员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物业服务单位等共同参与进来。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骨干的带动作用,借助居民中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力量,清理小广告、堆物堆料,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环境治理提升工作,引导居民共同参与治理、维护楼门环境。
与此同时,建立楼门院议事机制,推动居民自治,各种楼门设计方案由居民投票选定,并开展“我的楼门,我的家”主题楼门作品征集,充分挖掘楼门内居民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楼门内集中展示大家的书画作品、家庭摄影、手工制作、邻里全家福。据了解,依托楼门文化建设,通州北苑街道共打造特色楼门治理示范点1个、推广点3个,各点位设计制定楼门公约、楼门长公示牌、装饰性展板等内容,楼门面貌焕然一新,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报记者 赵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