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找回“丢失的手艺”值得点赞和借鉴
个人求职简历要坚守诚信原则
促就业稳就业 要在行动上发力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快递包装回收 需搭建社会化循环体系
要引导陪诊职业规范发展
勿让美容仪 变“毁容仪”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引导陪诊职业规范发展

 

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对家里报喜不报忧的漂泊年轻人、病急不知如何投医的人……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在患病后选择叫上“陪诊”去看病。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陪诊”。据不完全统计,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11月21日《成都商报》)

医院陪诊是新兴事物,目前没有具体的从业规范。这也由此衍生了一些乱象。比如黄牛、医托趁虚而入等等。对此,相关部门要予以必要的规范,避免行业野蛮生长。要让陪诊有利于解决患者“就医难”的痛点,帮助医院优化就诊环境。

当然,对于一些医院来说,要从陪诊服务的火爆中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更不能把患者“就医难”的痛点都推给医院陪诊去解决。要能着力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优化就诊流程,改善就医体验。一些医院在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就医体验以及完善服务措施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进入老龄化社会,异地养老、独居生活等现象也越来越常见,陪诊服务的现实需求将越来越旺盛,可作为的市场将越来越大。对陪诊服务要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解,要引导陪诊职业规范发展,设置相应的准入门槛,制订明确的收费标准等,防范行业“虚热”,这样才能让陪诊服务行之长远,对缓解“就医难”起到积极作用。医院也要持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起到主导作用,与陪诊行业一起共同解决好患者“看病难”的痛点。

□戴先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