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找回“丢失的手艺”值得点赞和借鉴
个人求职简历要坚守诚信原则
促就业稳就业 要在行动上发力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快递包装回收 需搭建社会化循环体系
要引导陪诊职业规范发展
勿让美容仪 变“毁容仪”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就业稳就业 要在行动上发力

 

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护航。要求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创业培训,提供金融支持,健全灵活就业保障,更将使毕业生发现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天地。(11月22日《光明日报》)

据了解,为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尽快尽早就业,近一个时期,教育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专场招聘、组织专门培训、实施专项帮扶,打出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组合拳。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既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和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求各级部门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精准施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和拓展就业岗位,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精准帮扶重点群体,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促就业、稳就业,要在行动上发力,才能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要坚持把困难毕业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结对帮扶,制定“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措施。从夯实岗位供给基本盘到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从促进签约手续便利化到做好困难群体守护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出实招、务实功、抓落实、见实效,让毕业生就业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

毋庸讳言,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千家万户,体现民生福祉。当前,疫情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也投射到高校毕业生群体。只有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集中精准施策,广开“就业路”,围绕重点,聚焦难点,打开思路、找准抓手、创新方法,充分挖掘岗位资源,出台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以务实细致的就业服务护航求职之路,为毕业生拓宽就业创业路子,帮助他们迈好走向社会第一步。□吴学安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