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棚改项目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用洒水车冲洗地面,减少扬尘。据项目承建方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10月底获评北京扬尘治理“绿牌”工地。(11月21日《工人日报》)
除了日常的洒水、清扫之外,该工地还配备了高压微雾降尘加湿器、颗粒物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等智能设备,不仅大大减少工地的污染排放,而且明显改善了建设者们的工作环境。
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既影响生态环境,又危害市民健康。各地都在整治工地扬尘,以期最大限度减少其对城市和居民的影响。事实上,受工地扬尘危害最大的,当属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他们离扬尘最近,接触扬尘时间最长。而且,为了减少扬尘向外扩散,几乎所有工地都建有围挡。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做好降尘除尘工作,建筑工人吸入的有害粉尘就会更多。
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的做法和成果告诉我们,降低工地扬尘则完全可以做到。问题是,相关单位是否重视这项工作,是否舍得花这个成本。有的单位把工地扬尘视为“正常现象”,将施工工地“一围了事”;有的单位省下洒水车,所谓降尘除尘“全靠雨浇”;有的单位降低标准,把扬尘指标和目标仅仅定为“不受处罚”,遇到检查时才突击洒水清扫。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建设者,必定深受扬尘之害。
建筑工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不少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却并不理想。时至今日,工地扬尘依然是导致部分建筑工人职业病的原因。因此,我们希望在提倡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今天,保障市民和建设者健康的“宜呼吸”工地,多多益善。□余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