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11月12日,第五届北京南海子文化云论坛暨颐和园研究院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开幕。本届论坛首次走进“三山五园”之颐和园,邀请了多位文化、历史、建筑、园林生态等领域专家学者,讲述北京皇家苑囿的历史文化,揭秘皇家园林的前世今生。
据悉,南海子、颐和园分别是清代早期和晚期的居园理政中心。论坛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李国荣等专家讲述了清朝居园理政模式由京南向西北转移的历史,解读皇帝在紫禁城外理政的脉络。
北京地处渔猎文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辽代以来多民族文化再次相互碰撞、融合,对南海子、颐和园的营建产生了重要影响。专家介绍,南海子、颐和园呈现了明清时期园林空间峰回路转、景观多变的营建特色。
此次论坛还发布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刘文鹏发布了《南海子历史档案整理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内阁全宗题本、军机处全宗满汉文档案、内务府全宗等相关历史档案中关于南海子研究的内容,为南海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价值。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龙发布了《水汤汤,凤河泱泱——图像南海子》,以图像形式展示南海子历史风貌与功能,讲述南海子的历史文化故事。此外还发布了《南海子营房图档研究》成果,厘清了晚清驻扎在南苑神机营的军种变革,为后续营房的虚拟复原与展示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