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朝阳区推出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头戏”
密云法院岗位比武强素质
昌平社保中心用心打造规范化服务“样板间”
冲刺四季度 回天地区项目建设开启“加速度”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增添设施 创新模式
昌平社保中心用心打造规范化服务“样板间”

 

今年,昌平区社保中心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咨询服务理念,持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效能,着力打造规范化咨询服务“样板间”。记者了解到,昌平区社保中心咨询服务主要有电话咨询和现场咨询两种,范围涵盖了社会保险登记、征缴、支付、转移、社保卡管理、权益查询等各类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经办流程、软件操作以及个性化需求,为全区4.74万家参保单位、312万多名参保人员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

在全市首推“5W+H”咨询服务模式

昌平区社保中心在今年新设置了咨询引导台,配备预约取号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免费服务。此外,关注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新增了轮椅、老花镜、母婴室等设施,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无障碍服务。

昌平区社保中心年均电话咨询量约13.5万个,日均520个,单日最高达690个;现场咨询量年均约5.6万人次,单日最高量达280人次。为此,昌平区在全市首推“5W+H”咨询服务模式,详细记录来电人、问题类型、发生时间、参保地、问题内容等信息,经系统查询确认后立即答复告知。为确保答复准确、及时,昌平区社保中心还定期组织业务工作人员围绕电话咨询涉及的问题开展交流和讨论,不定期抽查电话录音,对发现的答复不标准、通话时间超过10分钟或咨询频次较高的问题,及时规范答复标准,提供更专业的咨询服务。

对于现场咨询,昌平区社保中心指派专人,在社保大厅提供现场取号、大厅引导、政策业务解答、咨询热点收集、咨询难点反馈等服务,并在大厅设置了业务指南阅览和业务操作专区,围绕咨询频次高、操作步骤多、政策性较强的问题,制作“社保便民服务签”。同时,设置帮办代办和疑难事办理专窗,为办理业务有困难的群众提供“保姆式”服务。

对咨询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

昌平区社保中心咨询服务实行7×24小时工作制,社保中心制定了咨询规范、业务复盘、案例分析、业务培训等6项咨询服务工作制度。特别是针对经办数量少、难度大的业务,按照首问负责制的原则,要求专职人员首问必接、首问必办。从首次接件到了解问题内容,再协调相关部门,最后到业务办理完毕,首问负责人要全程跟进,做到常讲常学。昌平区社保中心还以日常业务办理及接待咨询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基础,建立了咨询问题数据库,并持续动态更新,为咨询服务提供规范的业务指导。

针对一些较复杂的社保经办业务,昌平区社保中心开通了“线上材料预审”通道,办事人员可提前将材料发送至咨询服务指定邮箱。经初审后,若不符合要求,将有专职人员联系并提供帮助,避免出现办事人员因材料问题往返跑的现象。

下一步,昌平区社保中心将继续推进高效畅通的咨询工作机制和便捷可及的咨询服务模式,主动治理、主动服务,全力构建标准化、人性化、智能化、多元化的社保经办咨询服务体系,为辖区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社保服务。

□本报记者 张晶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