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沈阳工学院实训中心数字化工厂项目中,学生们身着工作服熟练地操纵着机器,机床旁整齐摆放着代加工、加工完成的零件、模具。这里布满了数控机床、铣床等各种模具加工设备。该校探索实践“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将数字化工厂等搬进校园,增强学生就业岗位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就业。(11月8日 《工人日报》)
在不少学校,每年都会安排学生到工厂实习,增加学生对工厂的了解,锻炼他们实际的动手能力。而把数字化工厂搬进校园的做法,无疑更加接地气。
学生到工厂实习,通常是在寒暑假或者某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从时间上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数字化工厂进入学校后,学校根据教学日程,有更大的主动权,可以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不管是实习的时间,还是实习的次数,都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数字化工厂进入学校,促进了学校的日常教学。以前,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实践性很强的知识点时,学生往往理解不深,只是停留在很浅显的层面。而数字化工厂进入学校之后,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教学知识,学校可以在数字化工厂进行现场教学。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数字化工厂进入学校,也给教师的教学增添了新的素材。从以前的传播理论知识,到现在增加学生在实际场景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很大的挑战,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陶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