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昌平全力推进“疏整促” 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全程无人收割!京西稻智慧农场开镰
通州区文景街道建立“驻站式”安全监管机制
20组家庭走入琉璃河遗址感受考古魅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 新建便民商业网点
昌平全力推进“疏整促” 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完成一般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8个;新建各类便民商业网点26个,建成老年助餐点10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等一批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实现“落户”;“留白增绿”园林绿化66.9公顷、战略留白临时绿化87.78万平方米,形成一批“步移景异”的特色林荫大道、景观廊道……今年,昌平区继续深化“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任务,目前,昌平区25项可量化任务指标已全部完成。

全力推进一般性产业疏解提质

年产值从7000万元到近亿元——这是昌平区一家应用服务业企业在完成无人机数字化车间建设后的变化,也是昌平区疏解一般制造业、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成功例证。

“近年来,无人机的研发与生产前景十分乐观,企业多次想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竞争力,然而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这一直让我们犹豫不决。”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杜立新告诉记者,“恰逢昌平区政府出台了《昌平区支持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帮助我们投资并改造了一处4700平方米的闲置工业园,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加工车间、生产检测中心、无人机仿真模拟实验室、产品数据管理中心今年相继建成,更高效的产能、更科学的管理,让企业的订单量随之稳步攀升。

像这样的升级改造在昌平区并不鲜见,北京安泰钢研超硬材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绿色化改造,不仅每年减排废气达21吨以上,还实现年产值2.3亿元的突破;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智能化改造,新型冠状病毒系列诊断试剂新增1500万人份/年,助力企业走出国门,为国际抗击新冠疫情做出积极贡献……自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昌平区持续加强对现状产业和制造业企业底数排查,稳步推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退出,引导现有企业完成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改造提升。昌平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昌平区成功完成8个一般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疏解一般制造业2家,腾退改造区域性专业市场1家。

大尺寸增加城市绿色空间

秋风轻拂,紫色的小花摇曳生姿,好似春天遗忘下来的美好;秋阳和煦,树叶渐次“上色”,红绿交织,尽显这个季节独有的魅力……这般美景就出现在流村镇瓦窑村外,“违法建筑变怡人美景,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村民们赞不绝口。

“以前这块地为荒芜土地,渣土肆意堆放,按照‘战略留白’任务要求,我们对此处进行了清理,并栽种银杏、松树等树种。”昌平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最大限度服务好周边村民,“疏整促”专项行动将此列为今年重点“留白增绿”任务,坚定拆除违法建筑,实施绿化65公顷。“我们种植了常绿树种,并点缀彩叶植物与花灌木,丰富植物品种与层次的同时,与周围绿化融为一体,使得周边绿化绿意延绵,打造三季缤纷、四季有景的整体景观空间。”昌平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昌平区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原则,通过临时绿化手段,在织补城市生态空间的同时,为城市更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今年昌平区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腾退土地开展绿化美化,实现“留白增绿”园林绿化66.9公顷、战略留白临时绿化87.78万平方米、揭网见绿生态苫盖715.55万平方米,让城市绿意遍布开来。

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

临近中午,位于龙泽园街道天露园社区的亿迈生鲜超市一片热闹。伴着果香飘荡,促销广播此起彼伏,提着菜篮、拉着购物小车的居民进进出出,工作人员忙个不停。“我基本每天都来,这里商品种类较全,菜也新鲜。以前要到1公里外的菜市场买,现在下楼就是,方便多了。”这家超市今年开业,65岁的郭大爷是这里的常客。

围绕市民消费、出行、居住等实际生活需要,昌平区有序推进商业便民网点全方位、多层次覆盖,累计建成便民商业网点26个;打通“配餐中心——社区——老年人”服务通道,累计新建规范老年餐桌10家;开启立水桥北路环境景观综合改造,打造集安全、绿色、人文、智慧为一体的商业街,提升通行体验;完成西二旗大街、龙兴园南侧路、朱辛庄东路等9条道路移交,提高道路管养水平;进一步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布局,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已完工投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于今年8月31日完成新生报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科技活动创新中心等17个项目实现开复工,开复工面积52.74万平方米,实现率100%。

“疏解整治不是一拆了之、一搬了之,而是立足精细化管理,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昌平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今年25项可量化任务指标已全部完成,其中拆除违法建设完成量全市第一,腾退土地、留白增绿、“战略留白”临时绿化全市排名第二。“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疏解、整治、提升一体化进程,努力使昌平的环境更优美、群众更幸福。”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孙靖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