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食堂,是一个让人倍感亲切的字眼。这里没有争奇斗艳的菜谱,有的是糖油饼豆腐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我们食堂那个味儿”,这里是大锅菜炖出的家常味道,是一碗西红柿炒鸡蛋配米饭的舒心,是几名职工围坐谈笑佐餐的自在。职工食堂,为员工提供的不仅是一日三餐的能量补给,还是一处可以闲话家常的休憩之地。
就像每个家庭的餐桌都有一个主理人一样,杨师傅就是我们职工食堂的主理。不到40岁的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七八年,细心的杨师傅可以说对大家的偏好、口味了然于胸。用餐时间,勤快的他在食堂往来穿梭,十几斤重的餐盘他两手一拎就能到位。眼观六路的他不时拿起对讲机通知后厨补充菜品,让进入餐厅的职工随时吃上热乎乎、刚出锅的饭菜。疫情防控以来,杨师傅又多了一项任务——给隔离的同事送餐。每次杨师傅都会根据提前了解的员工喜好,准时送去可口的爱心餐。吃过隔离爱心餐的同事都说,隔离期间杨师傅送去的“惊喜”是枯燥生活里最大的慰藉。
做一锅好饭得益于一支稳定的厨师团队,杨师傅说起队伍的管理,呵呵一乐,一句朴实的“没有什么大道理,多夸夸大家就有了嘛!比起挣钱多少,干得舒坦才能留住人”。相互间的信任与默契,体现在厨房,就是一粥一饭稳定的品质。
一天三顿饭,四季更迭,职工食堂餐台上一直都有一个不变的角色——小米粥。冬日里喝一碗热热的小米粥,满身的寒气瞬间被驱赶,夏日里喝一碗热米汤,被暑热困住的脾胃得到抚慰般苏醒,胃口慢慢被打开。谁有个头疼脑热,同事们会奉上一句“去食堂喝碗小米粥就好了”。
说起这小米粥的秘诀,杨师傅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过是花时间“熬”而已。细聊下来,每天三锅粥,每顿的稀稠都是有讲究的,至于熬粥的时间,是最不能简省的,米粥的粘糯金黄除了米好,无意间,杨师傅吐露出最关键的那个条件:“用心了,啥都能干好。”
如今的食堂不仅要让职工吃得开心,还要吃得健康,这点从食堂早餐的小菜上就可见一斑。杨师傅说为了让大家少摄入盐,他们在传统咸菜上首先做了改变——食堂自制醋泡花生米、腌萝卜、泡姜等,用醋、少量糖代替食盐,一方面风味做了调剂,一方面满足大家吃得健康的需求。食堂早餐还配置了3款凉拌小菜,搭配豆制品、果仁、新鲜蔬菜等,是严格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做的食谱,可以骄傲地说,我们食堂的早餐绝对不亚于三星级酒店的水准。
单位里山西籍的员工不少,杨师傅用家乡的美食让他们安心。黄米糕、莜麦面,每周都会出现在职工食堂。祖籍山西的同事说:“在北京的饭馆也没找到好吃的刀削面,就咱们食堂是我们老家那个味儿。”杨师傅颇为得意,咱们那个卤子,是花功夫熬了好几个小时的。
吃出家的味道,营造家的氛围,杨师傅和他管理的职工食堂做到了。
□何雅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