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0年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岗位是地磅房计量员,主要负责给货车过磅并出具磅单。我们的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类,“硬件”比如安全帽、帆布手套、棉纱口罩等。“软件”指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健康体检。
大半年的实习期结束,我转为正式员工,独立上岗了。与此同时,我跟班组同事们也渐渐熟悉起来,工闲聊天时,吐槽比较多的话题就是劳保用品。一是吐槽安全帽,那时我们使用的是塑料安全帽,硬、不透气,戴到头上硌得慌不说,还捂汗,特别是夏天,头发一会儿就汗湿了;二是吐槽防寒棉服,那时我们的防寒棉服填充材质是棉花,不可拆洗,款式肥大,又笨重又难看,行动起来很不方便;三是吐槽安全培训,当时的安全培训形式单一,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员工在下面听,由于内容枯燥,不少人上课开小差、考试打小抄,安培效果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流于形式。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我们的塑料安全帽换成了ABS安全帽,柔韧、透气、轻便、综合性能更好,戴在头上舒服多了;防寒棉服也大有改进,公司工会采纳了员工们的建议,把生产厂家请来给每个员工量尺寸,制成的棉服不仅合身、美观、有型,而且可拆洗,填充材质也由棉花改为更加轻薄保暖的丝绵,受到员工们的欢迎。
参加工作的第四年,岗位调动,我成为了一名煤粉化验员。那一年,我们的劳保用品种类变多了,也更加细化了,就拿工作服来说吧,分为轻薄短袖、加厚长袖、防水拒油、防静电、连体、反光等好几种,以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劳动保护。
也就在那一年,我们的健康体检也发生了变化,在原有全员体检的基础上增加了女职工专项体检和职业病专项体检,并为每一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每次体检结束后都邀请人民医院的资深医师或者职防院的专家来公司开展讲座,为员工们答疑解惑,普及健康常识。公司工会还建立了一个职业病防治微信群,方便员工们随时咨询,得到员工的好评。
参加工作的第六年,我应聘到公司安培中心,成为一名安全培训人员。上岗后没多久,公司安监部组织我们开展集中培训,学习图文排版、动画制作、视频拍摄剪辑、微信公众号的制作和运营。我们问安全总监学这些干嘛?他解释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培方式也得与时俱进,把安全法规、安全知识与新媒体相结合,改变过去那种单一、枯燥的宣教模式,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传播出去,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事实证明果然如此,疫情期间,我们通过钉钉、腾讯会议等APP开展安全培训、安全例会、《安规》考试、模拟救援等工作,使居家隔离和驻岗上班的人员能够同步学习、开会、考试,日常安培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线上”学习培训和公众号等新媒体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优势,封控结束后,我们将“线上”学习培训和“线下”学习培训相结合,内容精彩、方式灵活、吸睛易懂、传播及时、覆盖面广,得到员工的称赞。每每看到公众号日渐增长的“粉丝”和“又学会一项自救技能”“事故真可怕,一定要杜绝违章”之类的留言,我们心里就美滋滋的。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安全又是这一切的基础。回顾这十年,我们的劳动防护水平日渐提升,对员工的保护越来越精细、周到、妥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也越来越强。有“安全”的保驾护航,我们的制造业一定会日益精进、蓬勃壮大。
□赵闻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