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任洁)市教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要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巩固普及普惠成果。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事业前瞻性预判分析,完善并适时调整各区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结合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和区域实际,及时修订和调整居住社区人口配套学位标准。各区因地制宜,精准布局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不断提升公办率。
巩固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成果,加大区域间统筹力度,稳定并用好学前教育存量资源,有效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区根据学位资源布局、入园需求和招生能力,探索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
相关部门将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园,鼓励非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推动社区办园点转型提升,合理配置国际化学前教育学位。同时,进一步健全城镇小区配套园建设管理制度,完善扶持政策和监管机制,应移交产权的要及时移交区教育行政部门,小区配套园原则上建成公办园,确保提供普惠性服务。
针对低龄幼儿群体,《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支持幼儿园举办2—3岁托班;加大托育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增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并提升培养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的基础上,利用空余学位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
在经费投入方面,《行动计划》要求落实财政补助、划拨方式供地、减免税费和租金等政策,支持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