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铁面铁腕守牢安全底线
一片真情关爱“特殊儿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22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片真情关爱“特殊儿童”
——记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护理部副主任田雪
 

“我要把新时代的青年朝气体现到照护孤残儿童的使命中去,让知识、行动和爱国情怀融为一体……”在近日由团市委举办的“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青年宣讲会上,2021“北京青年榜样”、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护理部副主任田雪深情诉说了在民政一线奋斗16年的事迹,感动了屏幕前的无数人。她的工作历程,正是“奋斗新时代、青春正当时”的生动写照。

2006年7月,19岁的田雪从护校毕业后进入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工作。她所在的护理部主要负责照料患有智力、肢体残疾,并且伴有精神障碍等症状的孤残人员,为他们提供24小时生活照料与护理,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这需要护理员具备极大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刚工作那会,年轻的田雪每天忙于为照护对象穿衣喂饭、二便护理、活动看护、睡眠巡视,数不清每天接尿的次数,记不清叮嘱多少次“别乱走,会摔倒”,她对照护对象本能地产生同情,但也有些莫名失落,在那段日子里,脏与累成为岗位对她的最大考验。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田雪渐渐感受到属于他们的单纯和可爱,也感受到他们对护理员的依赖。每天孩子们都会憨笑着问她,“田阿姨,你来了,我想你了”,下班时又会追着问她,“田阿姨,你怎么走了?明天你还来不?”卧床的孩子听到她的声音甚至会啊啊大叫,看到她时高兴地手舞足蹈。

田雪对这些孩子的感情越来越深,想为他们做更多事,失落感一扫而空。她慢慢懂得“护理员”称呼的丰富含义,“它既有健全人的那份责任,也饱含着母爱的那份深情。”在岗位上成长历练的她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定。

2015年1月,为了实现个性化精准养护管理,让智力较为正常的孩子们有更多生活发展空间,更好地融入社会,福利院决定成立康复区,田雪被任命为护士长,开始迎接新的挑战。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田雪根据孩子们的残疾等级和理解程度每月推出主题活动,比如清洁比赛、内务整理比拼、电器操作竞赛、消防安全学习、针线手工制作等,帮助他们建立融入社会的基本认识与准备。

很多脑瘫患儿伴肢体残疾者需要护理员手把手地指导并协助,往往一个拿衣服的动作,他们要练习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护理员在协助中被孩子们误伤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一个脑瘫孩子学习炒菜,眼看滚烫的油锅马上要倾斜,可孩子痉挛的肢体却不自觉颤抖起来,情形非常危急。说时迟那时快,田雪一把伸出手扶稳油锅,避免了侧翻导致的意外,可她的手却被烫伤了,疼得直掉眼泪。事后回想起来她依然后怕,但对自己当时的举动毫不后悔。“工作中虽然有艰辛和委屈,但是看到孩子们有进步,我就忘了辛劳,觉得一切都值了。”她说。

田雪带着同事们把康复区越办越好,得到单位的肯定,2019年2月被调到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承担起组建护理部的工作。她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提升要求,创办了集教学、培训、示范为一体的专业工作室,研究制定了《孤残儿童生活能力评分表》和《孤残儿童生活照料分级护理标准》,并且根据护理难点每月制定培训教学计划。

通过创新与规范护理操作模式,护理人员们可以最大程度挖掘、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能力,也实现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精准化照护。护理员告诉田雪:“田主任,通过分级照护,我现在能更清晰、有针对性地护理不同残疾的孩子,我们会护理好的,您放心。”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确保在院孤残人员的健康安全,福利院采取封闭式管理,最严峻的一次一封就是45天,所有人员不能进出,这种情况下护理员难免心神不定。田雪带领护理员们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做体操、听音乐、做手工等活动,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情绪稳定的护理员们也能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守住零感染底线。

“照护对象把我当亲人,我把他们当家人。”16年坚守岗位的田雪不断创新高质量生活照护模式,探索新的护理管理机制。她的心愿,就是让福利院接收的300多名孩子得到精心照护并能够康复,在舒适的环境中平安快乐地生活。

□本报记者 任洁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