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铁面铁腕守牢安全底线
一片真情关爱“特殊儿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2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铁面铁腕守牢安全底线
——记延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副科长王玉铎
 

海坨山上,9条客运索道是连接延庆冬奥村和滑雪赛道的唯一交通工具,延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副科长王玉铎负责从索道设计,到试验,再到验收,对各级特种设备安全逐一把关。此外,他还组建事故应急协调小组、形成联合救援机制、起草应急预案,组织索道高空救援演练、应急救援培训、演练120余次,以确保北京冬奥会期间客运安全。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必须用铁面、铁腕、铁作风来守牢安全底线。”自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王玉铎深刻地理解这一点,这既是他的职责使然,更是他的使命所在。

有呼必应

他是应急处置的“急先锋”

“有呼必应,一应必响”是王玉铎坚守的工作准则。在北京冬奥会安保任务下达时,身为党员的王玉铎主动请缨加入这项工作,负责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之前以为很简单,进驻之后发现是场硬仗。”王玉铎回忆说,他所负责的9条架空客运索道位于海坨山间,是连接延庆冬奥村和各个滑雪赛道的唯一交通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建设初期的高山滑雪赛场一片荒芜,山坡陡峭、山路泥泞、赛场造雪没过了膝盖,车辆上不去,王玉铎只能靠自己的双脚蹚出一条路来。那些天,他与同事时常要徒步六七公里上山作业,下山后又马不停蹄地展开技术研讨会,多次会商解决索道设计、试验、验收等问题。

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夕,王玉铎再次带领服务保障组和各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对冬奥会涉及的131台特种设备进行了逐一安全检查。大到高山滑雪赛场上的客运索道应急广播是否有效、雪车雪橇中心的氨制冷设备液氨储存容器各类安全附件是否合格,小到冬奥村电梯地坎有没有杂物,每一项他都亲自现场查探。在雪道上徒步近两小时的巡查,造雪机喷出的水珠在他的衣服上结成了冰。

“赛事、天气、疫情防控等任何变动,都会制造新的风险,全世界人民都在看着我们,搞砸了那可是给国家丢脸。”疲惫、辛苦对王玉铎来说是家常便饭,赛场的不确定性才是他感受到的最大压力。将压力化为动力,最终王玉铎与团队克服种种困难,确保了客运索道安全平稳运行,使得高山滑雪中心在赛时运转高效、顺畅。

脚踏实地

他是安全保障的“螺丝钉”

如果说王玉铎敢于冲锋陷阵的勇气与担当把控整个建设工作的进程,那么,他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则推动着整个建设工作的平稳运行。

高山滑雪赛场的安全建设提出了具有挑战的“三新”方案,即新设备、新技术、新团队。这对王玉铎来说不仅是一项考验,更是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

针对索道部分进口零件与国内安全标准不匹配这一情况,王玉铎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态度,对涉及的零配件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检测和实验测试,最终根据科学的实验结果选择最优的安全方案。

为了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协调小组,王玉铎既当“主管”又当“助理”。他充分调动队员协作互补,形成了由北控京奥、八达岭索道、黄山索道、泰山索道等全国索道行业精尖力量团队和属地消防救援队伍联合救援的机制。他坚持标准先行,要求队员们都能独当一面,成为一把“尺子”,精准衡量各业务领域的风险评估是否到位。

在应急处置工作步入正轨后,王玉铎开始着重预案的完善。他深入索道运营团队开展客运索道救援调研,认真学习国内索道救援经验,组织起草了《北京市延庆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加强冬奥会特种设备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的通知》和《延庆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然而,应急救援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王玉铎还和他的团队组织了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客运索道困人高空救援演练。2021年12月10日,为了复现真实的应急救援环境,演练现场模拟了冬奥高山滑雪赛场上最高的C索道因故障停运,主机、辅机均无法启动,2名运动员被困轿厢内等多种突发安全事件。通过预案流程精准操作,各应急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成功救援了被困人员,圆满完成了演练任务。

此后,王玉铎组织、参与各应急救援培训、演练120余次,有效强化了高山滑雪赛区客运索道应急救援力量,进一步提高了各相关单位共同协调配合应对特种设备事故的处突救援能力,一系列应急保障措施确保了冬奥赛事的顺利进行。

“反反复复上百次的演练,磨练的不仅是团队之间的默契度与熟练度,还有团队成员的耐心、细心与责任心。”王玉铎说。

夙夜在公

他是维稳安全的“信报员”

北京冬奥会正式比赛期间,王玉铎虽然没有进入闭环内开展特种设备服务保障工作,但他并没有放松下来。作为延庆赛区特种设备环外应急备勤组的一员,他坚守岗位,每日负责延庆赛区核心场馆的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

“设备多早运行,我就多早备勤。比赛持续到多晚,我就值守到多晚。”王玉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北京冬奥会赛时期间,早上应急备勤的早点名与夜里比赛结束的报平安,成了他的“冬奥运行时间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应急备勤期间,他早晚报平安信息60余次,期间从未发生应急处置信息漏报、误报、缓报的情况。

北京冬奥会结束了,而王玉铎的工作还在继续。居民电梯、客运索道、供暖锅炉、游乐设施、压力容器、200多辆氢能源大巴车充装……在一遍遍巡查、复查中,他无数次捏断了安全隐患的苗头。只因他明白:安全重于泰山,防范甚于救灾。

曾多次参与应急救援现场的经历,让王玉铎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从事安全监管工作,我不敢有半点马虎、丝毫懈怠。因为在我身后,是无数个家庭在等待亲人平安归来。”王玉铎说。

□本报记者 刘欣欣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